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画地以质之父 质:问 B.一切……时日之说屏不用 屏:除去
C.年荒劝振 劝振:鼓励振作精神 D.霍人罢市巷哭 罢市:市上停止买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以静存为要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父欣然从之 施从良人之所之
C.为设里社、里谷坛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廉则吏不敢欺 位卑则足羞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曹端至孝和清廉的一组是
A.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B.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C.遭艰归……服阕,改蒲州学正 诸生得人师矣
D.既丧,庐墓六年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4.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面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2)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比去,以手阖门 |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D.距关,毋内诸侯 /来吾道夫先路也 |
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景公召而数之曰 |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可以横绝峨眉颠 |
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B.犹且从师而问焉则将焉用彼相矣? |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D.作《师说》以贻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客有吹洞箫者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⑦甚矣,汝之不恵⑧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⑨而彼且奚适也⑩是社稷之臣也
A.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⑩ | B.①⑩/②⑨/③④/⑤⑧/⑥⑦ |
C.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⑩ | D.①③⑩/②⑨/④/⑤⑧/⑥⑦ |
对下列划线固定结构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为“为什么……呢”) |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C.无乃尔是过与?(译为“难道……吗”) |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用来……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沙①逸事
屈大均(清)
①白沙先生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风流潇洒,油然自得。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所谓古之狂者非耶。王青萝云:“白沙之学,从孔颜②之乐而得。”然乐有虚实,颜子之乐实,曾点之乐虚,白沙其得颜子之实者耶。
②白沙初应聘至广,车由城南至藩台,观者数千万人,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其人身长八尺,面方而玉润,左脸有七黑子,如北斗状。耳长贴垂,两目炯然如星,望而知为非常人。洪觉山云:“先生生相甚异,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③邓制府之于白沙,尝令本县月给白米一石,岁致僮仆二名。白沙辞之曰:“执事所称逋、野③,诚隐逸士。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其不受,未见其让之过也。献章何敢自列于古之名流哉?献章无寸善可以及人,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自列于古之名流,其怠于自修亦甚矣。”李副使又欲为买园池,亦辞之,其介如此。
④嘉鱼李世卿,三从白沙,其始也居七月,继也一岁,又继则居二岁矣。某日,师弟子相与登高望远,追逐云月,赋诗饮酒以为欢。至于何物而为道,何物而为学,白沙不言。曰:“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世卿曰吾亦待吾自得之也白沙曰吾与世卿朝夕无所不言所未言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非见闻之所及者将以待世卿深思而自得之非敢有爱于言也此白沙深于爱世卿者也。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注】①白沙:陈献章,广东新会人,明代思想家。②孔颜:孔子与弟子颜渊的并称。③逋、野:林逋、魏野。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图:描画 |
B.左七类北斗类:类别 |
C.岁致僮仆二名致:给予 |
D.执事所称逋、野称:赞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赋诗饮酒以为欢 |
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
C.面方而玉润望而知为非常人 |
D.天之生有道君子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白沙先生风流潇洒、自然随性,只能通过精神感知的方法认识他。 |
B.白沙先生面相奇特,洪觉山因此发出有道君子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的感慨。 |
C.邓制府、李副使给了白沙先生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先生诚恳地表示了谢意。 |
D.李世卿三次从学白沙先生,白沙先生在教授他时,很注重让世卿自我领悟。 |
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白沙先生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 |
B.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 |
C.执事所称逋、野,诚隐逸士 |
D.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 |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世卿曰吾亦待吾自得之也白沙曰吾与世卿朝夕无所不言所未言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非见闻之所及者将以待世卿深思而自得之非敢有爱于言也此白沙深于爱世卿者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
②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
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完成5—8题,每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买 |
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货币 |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扫除 |
D.因白丞相以请禀告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诚意
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谦让
C.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任命
D.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赠送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 |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C.皆为陛下所成就愚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 |
D.不夭不贱,天之祺兮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单于壮于节
A.空以身膏草野 |
B.惠等哭,舆归营 |
C.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
D.士林荣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杳无穷极杳:深远 | B.修篁干霄干:冲 |
C.延坐后堂延:延请 | D.履苍莽中履:鞋子 |
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①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