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静息、动作)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mV,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细胞体传向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快、慢)。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会受一些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 的结合。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图示是

(4)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 ,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 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 增加散热。

下图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阶段栺所代表的过程是 ,其反应场所为 。阶段Ⅰ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图中过程①称为 ,过程②称为
Ⅱ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若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则所得曲线变化如b所示。丙图为某植物在不同条件下CO2释放量和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a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3)观察丙图可知:
①在5℃时光合作用所制造有机物的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倍。
②在环境温度为 ℃时,最适合该植物的生长。

请回答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方面的问题:
(1)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试管牛”。试管牛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 以及在母体中发育和产出等过程。
(2)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 。另外,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时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次级卵母细胞和
(3)通常奶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采用激素处理可使其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常使用的激素是
(4)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转基因牛,从而改良奶牛的某些性状。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是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 。若要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干扰素,则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包括:某种牛乳腺分泌蛋白基因及其人干扰素基因(或目的基因)、启动子、 和复制原点等。将该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 ,为获得能大量产生人干扰素的转基因牛,该基因表达载体应导入的受体细胞往往是 (受精卵、乳腺细胞)。

如右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1)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 (固体、液体)培养基。
(2)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 ,倒平板时,一般需冷却至 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3)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有 ,应加入的碳源是 ,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 染料,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若产生 ,则证明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
(4)为进一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常用的方法是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进行计数。若统计出在一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为

1952年,莱德伯格夫妇通过“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突变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说明:将原始菌种培养在1号培养基中,待长出很多菌落后,将灭菌绒布面按到1号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各个菌落。然后再将绒布面分别按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使绒布面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这种接种方法称为“影印接种”。同理,6号和7号接种自5号培养基,10号和11号接种自9号培养基。
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如果3中没有细菌长出,说明
(2)3号与2号培养基中的菌落数的比值,是抗性菌落(株)占全部菌落(株)的比例。观察实验结果,判断4、8、12中抗性菌落(株)的比例最大的是,其中的细菌及其亲代有没有接触过链霉素?
(3)可见,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在施加链霉素之(前或后)。链霉素对细菌抗性菌落(株)的作用在于,其内在实质是
(4)尽管环境中细菌菌群中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目前仍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原因在于菌群中。但如果不加节制的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抗生素的药效降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