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遗留。 |
B.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
C.(燕王)恐惧不敢自陈。陈:陈述、陈说。 |
D.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函:装入匣内,用匣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敢兴兵以拒大王申之以孝悌之义 |
B.燕王拜送于庭赵氏求救于齐 |
C.乃令秦武阳为副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国的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曾经杀过人,被认为是一位勇士,所以任命他作荆轲此行的副手。 |
B.面对太子丹的不信任,荆轲愤怒地表明了刺秦的坚定决心,并决定不再等待远方的朋友,马上出发。 |
C.太子及宾客听说荆轲要出发,就来到易水为他送行。而荆轲却毫不顾及来送行的人,径自就车而去。 |
D.蒙嘉对秦王说:燕国不敢与秦对抗,献上樊於期的头及督亢地图,希望以此来保住燕国的宗庙。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况钟传
①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②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
③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④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⑤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⑥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奇:认为……奇特 |
B.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号:号称 |
C.一府大震,皆奉法奉:遵循 |
D.锄豪强,植良善植:通“值”,价值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越三日,召诘之曰②钟皆协力成之 |
B.①然自是颇蠲减②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 |
C.①前某事宜行,若止我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D.①为部议所格②或为匿名书毁亮 |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况钟“爱民”的做法有哪些,请分条作答。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
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
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末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宋史·谢德权传》)
注:殿前承旨,阁门祗候,都是宋代官名。对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藉:垫起
B.吝室屋僦资耳 吝:舍不得
C.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构:连结
D.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须:等待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用河中铁牛之制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C.对便殿,具奏其妄其皆出于此乎 |
D.追摄大臣,狱状乃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德权善于干事的一组是()
①缆以竹索,由是无患 ②累甓为台以藉之③则先撤贵要邸舍
④泌欲陷大臣邪⑤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⑥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德权很有才干,会想办法,让他规划咸阳浮桥,管理京城仓草场,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浮桥易坏,粮草腐烂的问题。 |
B.谢德权很有胆量,陈尧叟受命去处理宜州少数民族叛乱问题,谢德权干预他的行动,陈尧叟只好单人独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将朝廷旨意告知他们,使他们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 |
C.谢德权不惧权贵,他受命扩大京城的街巷,首先撤除权贵们的邸舍,众人议论纷纷,皇帝下诏停止。他向皇帝请求说,权豪们只是吝惜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终于说服皇帝,坚持把事情办完。 |
D.谢德权敢于直言,当坏人状告执政为叛时,谢德权监督案件的审理,查明所告没有依据,第二天向皇上汇报。都说背叛的事是假的,唯独谢泌说捉拿大臣进行审问,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据理驳斥,维护了大臣的人格。 |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前 是 岁 役 浚 河 夫 三 十 万 而 主 者 因 循 堤 防 不 固 但 挑 沙 拥 岸 址或 河 流 泛 滥 即 中 流 复 填 淤 矣翻译下面句子
①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②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引退 |
B.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边际 |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考察 |
D.思垂空文以自见流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然此可为智者道 重为乡党所笑 |
C.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曼辞以自饰 |
D.以通其狂惑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C.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引述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述而留名的例子,意在自比,表明自己身受腐刑却要不以为辱,反而将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
B.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在于探讨“天人之际”,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创见。 |
C.司马迁说自己“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其实是寓悲愤于自贬,之所以没有“推贤进士”,主要是因为身处闺阁之臣的地位,被流俗看轻。 |
D.选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在句式上骈散结合,清晰而动人地表现了作者不甘受辱而终于受辱,想引决而终未引决的生命历程,内蕴深厚,文气雄壮。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③跣:赤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被矢石之难被:蒙受 |
B.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说:同“悦” |
C.君自谢民谢:告辞 |
D.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跣:赤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得复见将军于此 |
B.何从其计,上说以乱易整,吾其还也 |
C.后何为民请曰若入前为寿 |
D.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②让封辞赏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④上至,何谒
⑤后何为民请⑥徒跣入谢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①⑤⑥ | D.③④⑤ |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众人都祝贺萧何。 |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
翻译下面句子
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
② 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战国策》)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顾笑武阳顾:回头看 |
B.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 |
C.秦王惊,自引而起引:伸直身子 |
D.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废:残废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乃以手共搏之
A.以次进 | B.以故荆轲逐秦王 |
C.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下列句中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赈” |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 |
C.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 |
D.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
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场面。 |
B.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怯和秦王的威严。 |
C.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从侧面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
D.选文最后写荆轲事败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从正面刻画了荆轲的英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