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  )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 兵役徭役繁重 D环境恶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造成的后果中不包括:

A.市场狭小 B.资金短缺
C.劳动力缺乏 D.原料不足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这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北宋东京
C.唐代洛阳 D.明朝北京

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解放前我国: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