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14日上午在京闭幕,会议经过表决,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新华社)
②从3月12日起,郑州市东风路西段打通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今年8月底完工后,东风路从南阳路可往西直通沙口路。郑州北部城区的东西交通主干道将彻底实现贯通。(郑州晚报)
③一股强冷空气将于3月17日日抵达郑州,低温天气将持续到19日,届时,市区最低气温很可能达到零下5度左右。(河南省气象台)
在下列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虚词。
外科医生叶子(①)不参加花园里的娱乐活动,(②),她喜欢到花园里散步。她散步的时间和路线(③)是固定的,她是一个生活很有规律的人。(④)不值班,每天的《新闻联播》之后,叶子(⑤)会准时出现在花园里。
①②③④⑤
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的长城。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答:
把握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写在横线上。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月”是一个很常见的诗词意象,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的古诗词篇目中出现过无数次。请从该册课本中选择一句或一联含有“月”意象的诗句并仿照例句写一段话。(可适当改动句式)
例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答:“”
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指出病因并进行修改。
(1)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衡量学校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以往各个学校重分数、轻素质的观念开始得到改变。
(2)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3)“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有语病的一项是:
指出病因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