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书剑 侠 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祯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驶:驾车
B.殿侧有小门,扃焉扃:关,锁着
C.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辟:开
D.罗拜谢云罗:围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B.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山门砉然而辟
C.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允许别人投宿尼庵和帮差役斩杀红帩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看来,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的女子。
B.戴红帩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这些差役,并且凭一己之力打倒了众差役,劫走了官银。
C.尼庵剑侠行动迅速,在答应了差役后没多久,就杀了红帩头,她让护卫先行回来,而自己另雇驴驮着官银回来。
D.从上下文看来,新城令崔懋在章丘西新店遇到的年三十余的妇人,就是他的侄子鹓所听故事中那个年十八九的尼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②,乞赐爵谥,崇庙食,且录其子孙,复其族属,为忠义劝。章下礼官,寝不行。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因马市令家人以违禁彩缯易马,番人因阑入私易铁器。既出塞,复潜兵掠蔚州,陷马营,转剽中东二路。英等拥兵不救.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甲。十一年,事发,世忠往勘。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因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英落职•振召还,昶及参将李屿等俱逮问。
寇犯延绥、大同,世忠言:“国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百万。近军政日坏,精卒不能得一二万人。此兵足忧也。太仓之储,本以备军。近支费日广,移用日多。倘兴师十万,犒赐无所取给。此食足忧也。正统己巳之变尚有石亨、杨洪,迩所用赵昶、刘淮之属,先后皆败。今王玺、马异又以失事告。此将帅足忧也。国家多事,大臣有以镇之。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国势乎?此任人足忧也。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天变屡征,火患频发。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此天意足忧也。”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旋改尚宝司卿。其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理边屯,世忠往蓟州。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从之。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世忠故方鲠,朝议宽之,得免。再迁大理少卿。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冠在河套,逐之失利,乃引疾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方粮仓。②建文朝殉难诸臣:建文四年,朱棣夺位,改号永久•建文朝部分遗臣自杀殉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俟:等待
B.复其族属,为忠义劝劝:劝说
C.番人因阑人私易铁器易:交换
D.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闻闻:报告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吴世忠为他人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乞赐爵谥,崇庙食
②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
③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
④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
⑤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
⑥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发生饥荒时,吴世忠主张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大多得到施行。
B.吴世忠将神英等官员拥兵不救蔚州的实情上奏皇帝,皇帝认为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将他们一一逮捕。
C.吴世忠认为当朝在“兵、食、将帅、任人、民心”等方面都存有忧患,而且天象变化,灾难频发,实在令人担心。
D.吴世忠为官多有建树,虽因刘瑾事件遭弹劾,但因一向正直被朝廷宽免。后在河套之战中失利,于是托病归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3分)
(2)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3分)
(3)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顺治九年,成进士,授国史院检讨。
方议修《明史》,斌应诏言:“《宋史》修于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于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治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书。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下所司。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谓斌奖逆,拟旨严饬,世祖特召至南苑慰谕之。
斌出为潼关道副使。十六年,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都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四年,淮、扬、徐三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不俟诏下,即行咨请漕运总督徐旭龄、河道总督靳辅分赈淮安。斌赴清河、桃源、宿迁、邳丰诸州县察赈,疏闻,上命侍郎素赫助之。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胥吏、倡优毋得衣裘帛,毁淫词小说,革火葬。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骛。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独曰:“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著:书写、记载
B.斌策玉廷必变计策:策反
C.上卒免汉臣罪卒:最终
D.籴米湖广籴:买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可概以叛书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①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①《宋史》修于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谚谓其山曰“肉山”
②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3.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斌主张对坚持节操的前明大臣不可以一概视为叛逆。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认为这一主张是称赏叛逆,于是拟定诏旨对他严加饬责,顺治帝特地将这两人召至南苑劝阻他们。
B.明将李玉廷已约定投降清廷,因郑成功进攻江宁而改变主意,起兵策应;但汤斌早有准备,最终擒获了李玉廷。
C.淮、扬、徐三府遭遇水灾时,汤斌处事果敢,他不待朝廷的批准,就发咨文请漕运总督徐旭龄、河道总督靳辅分粮赈济淮安,自己则前往清河、桃源等州县察访赈灾。
D.汤斌重视政教风化,规定吏民穿着,革除陋习,破除迷信,这些措施都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
译文:
(2)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
译文:
(3)汉臣应诏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宰节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之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
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日:“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竞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 ”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超。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A.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权:暂时代理官职
B.追北二十余里北:败军
C.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斥:斥责
D.时议以此许彦超许:称许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 ) ( )
①乘胜拔之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③奉表待罪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
⑤表求致仕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既攻克了城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失言”的罪过,讨取君王的欢心。
D.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请求告老还乡。七十岁时又明哲保身,上表朝廷请求退休,过起节俭的生活。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
译文:
(2)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
译文:
(3)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国,臣之愿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也。父建善射,尝教延广曰:“射不入铁,不如不发。”由是延广以挽强见称。事梁邵王友诲,友诲谋反被幽,延广亡去。后从王彦章战中都,彦章败,延广身被数创,仅以身免。
明宗时,朱守殷以汴州反,晋高祖为六军副使,主诛从守殷反者。延广为汴州军校当诛。高祖惜其才,阴纵之使亡,后录以为客将。高祖即位,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从领宁江军节度使。天福四年,出镇义成,又徙保义,复召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徙镇河阳三城,迁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天平。高祖崩,出帝立,延广有力。颇伐其功。初,出帝立,晋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延广独不肯,但致书称孙而已,大臣皆知其不可而不能夺。契丹果怒,数以责晋,延广谓契丹使者乔莹曰:“先皇帝北朝所立,今卫子中国自册,可以为孙,而不可为臣。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莹知其言必起两国之争,惧后无以取信也,因请载于纸,以备遗忘。延广敕吏具载以授莹,莹藏其书衣领中以归,具以延广语告契丹,契丹益怒。
明年春,契丹入寇,延广从出帝北征为御营使,相拒澶、魏之间。先锋石公霸遇虏于戚城,高行周、符彦卿兵少不能救,驰骑促延广益兵,延广按兵不动。三将被围数重,帝自御军救之,三将得出,皆泣诉。然延广方握亲兵,恃功恣横,诸将皆由其节度,帝亦不能制也。契丹尝呼晋人日:“景延广唤我来,何不速战?”是时。诸将皆力战,而延广未尝见敌。
契丹已去。延广独闭壁不敢出。自延广一言而契丹与晋交恶,凡号令征伐一出延广,晋大臣皆不得与,故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延广为言。契丹去,出帝还京师,乃出延广为河南尹,留守西京。
延广居洛阳,郁郁不得志。见晋日削,度必不能支契丹,乃为长夜之饮,大治第宅,园置伎乐,惟意所为。后帝亦追悔,遣供奉官张晖奉表称臣以求和,德光报曰:“使桑维翰、景延广来,而割镇、定与我,乃可和。”晋知其不可,乃止。契丹至中渡,延广屯河阳,闻杜重威降。乃还。
德光犯京师,行至相州,遣骑兵数千杂晋军渡河趋洛,以取延广,戒曰:“延广南奔吴,西走蜀,必追而取之。”而延广顾虑其家,未能引决.虏骑奄至,乃与从事阎丕驰骑见德光于封丘,并丕见锁。延广曰:“丕,臣从事也,以职相随,何罪而见锁?”丕乃得释。德光责延广曰:”南北失欢,皆因尔也。”召乔莹质其前言,延广初不服,莹从衣领中出所藏书,延广乃服。遂叱而锁之。将送之北行,至陈桥,止民家。夜分,延广伺守者殆。引手扼吭而死,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二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延广身被数创被:蒙受,遭受
B.大臣皆知其不可而不能夺夺:争夺,抢夺
C.因请载于纸载:记载,记录
D.度必不能支契丹支:支撑,对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景延广“有勇”和“无谋”的一组是(3分) ( )
A.由是延广以挽强见称。友诲谋反被幽,延广亡去。
B.延广身被数创。延广按兵不动。
C.翁要战则来。延广敕吏具载以授莹。
D.以职相随,何罪而见锁。延广伺守者殆,引手扼吭而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景延广在父亲的指导下练就一身武艺,辗转数主,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晋高祖,从此身兼数职,大权在握,渐渐骄狂起来。
B.新皇帝继位时许多大臣认为应该像晋高祖石敬瑭在世时那样向契丹称臣,景延广却极力反对,觉得称孙就可以,表现了景延广的民族气节。
C.耶律德光对景延广说:“南北失欢,皆因尔也。”这话其实是一个幌子,真正的原因是契丹对后晋一直蠢蠢欲动,而景延广“可以为孙,而不可为臣”的话只是引发战争的一个导火索而已。
D.景延广活着的时候没有完全打败契丹,也曾消沉过,但最后的果断自杀也算对得起他那句“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的话。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具以延广语告契丹,契丹益怒。(4分)
译文:
(2)诸将皆由其节度,帝亦不能制也。
译文:
(3)以职相随,何罪而见锁?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钱徽,字蔚章。徽中进士第,居谷城。谷城令王郢善接侨士游客,以财贷馈,坐是得罪。观察使樊泽视其簿,独徽无有,乃表署掌书记。蔡贼方炽,泽多募武士于军。泽卒,士颇希赏,周澈主留事,重擅发军廥,不敢给。时大雨雪,士寒冻,徽先冬颁衣絮,士乃大悦。又辟宣歙崔衍府。王师讨蔡,檄遣采石兵会战,戍还,颇骄蹇。会衍病亟,徽请召池州刺史李逊署副使,逊至而衍死,一军赖以安。梁守谦为院使,见徽批监军表语简约,叹曰:“一字不可益邪!”衔之。入拜礼部侍郎。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学士李绅以周汉宾并诿徽求致第籍。浑之者凭子也,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皆世所宝。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巢者李宗闵婿,殷士者汝士之弟,皆与徽厚。文昌怒,方帅剑南西川,入辞,即奏徽取士以私。访绅及元稹,时稹与宗闵有隙,因是共挤其非。有诏王起、白居易覆试,而黜者过半,遂贬江州刺史。汝士等劝徽出文昌、绅私书自直,徽曰:“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敕子弟焚书。初,州有盗劫贡船,捕吏取滨江恶少年二百人系讯,徽按其枉,悉纵去。数日,舒州得真盗。州有牛田钱百万,刺史以给宴饮赠饷者,徽曰:“此农耕之备,可他用哉!”命代贫民租入。徽与薛正伦、魏弘简善,二人前死,徽抚其孤至婚嫁成立。任庶子时,韩公武以赂结公卿,遗徽钱二十万,不纳。或言非当路可无让,徽曰:“取之在义不在官。”时称有公望。文宗立,召拜尚书左丞。群臣在廷,方大寒,稍稍引避,徽素恭谨,不去位,久而仆。因上疏告老,不许。俄以吏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字不可益邪益:有益
B.诿徽求致第籍致:取得
C.取滨江恶少年二百人系讯讯:审问
D,方大寒,稍稍引避引:退出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钱徽廉洁公正的一组是(3分)
①以财贷馈,坐是得罪②观察使樊泽视其簿,独徽无有
③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④徽按其枉,悉纵去
⑤遗徽钱二十万,不纳⑥徽素恭谨,不去位,久而仆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师戍还,士兵骄蹇,主帅病重,军中潜伏着危机;钱徽奏请召李逊为副使,因奏请及时。崔衍死去之后,全军仍能保持安定局面。
B.宰相段文昌上奏说钱徽取士以私,有人劝钱徽拿出文昌、绅私书以自直;钱徽只求无愧于心,不作辩解,令子弟焚毁有关私信。
C.刺史欲将州里的牛田钱给宴饮赠饷者,钱徽认为,这是应该用于农耕的款项,不可挪作他用;于是下令用其代替贫苦农民的租税收入。
D.钱徽在自己的两个朋友去世后,对他们的儿子,尽其抚养之责,一直到他们各自成立家庭。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注重情义的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大雨雪,士寒冻,徽先冬颁衣絮,士乃大悦
(2)浑之者凭子也,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皆世所宝
(3)访绅及元稹,时稹与宗闵有隙,因是共挤其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