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反见之反通“返”,返回 |
B.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邀” |
C.由也为之治理 |
D.比及三年等到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生:养活 |
B.欲以遗所不知何人遗:遗留 |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厌:厌弃 |
D.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语:交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因击沛公于坐 |
B.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
C.乃眇小丈夫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如有不得还纵一苇之所如 |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项是
①于是婴乃礼文②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③孟尝君将入秦④以为齐相,任政⑤乃如魏⑥与燕共伐破齐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田婴一开始很不喜欢孟尝君田文这个贱妾之子,但由于自己也是庶出,同病相怜,后来还是对他委以重任,甚至将其立为太子。 |
B.孟尝君因为田婴虽然手握重权,却奢侈专横,只知为个人积累财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对他十分不满,于是直言责备。 |
C.齐湣王曾经派遣孟尝君到秦国去,当孟尝君回来后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掌管国家大事,可是在灭掉宋国后,齐王却骄傲起来,一心想除掉孟尝君。 |
D.孟尝君与信陵君并列“战国四公子”,是因为他俩都是才华出众、心胸宽广,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分)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3分)
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5分)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居山东时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军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 (3)籍吏民,封府库 (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沛公欲王关中 (9)拔剑撞而破之 (10)吾得兄事之
A.(1) (2)(3) (4) (8)/ (6) (7) (9)/ (5) /(10) |
B.(1) (2)(3) (4) / (6) (7) (9)/ (5) /(8) (10) |
C.(1) (2)(3) (4) / (6) (7) (8) (9)/ (5) (10) |
D.(1) (2)(3) (4) /(5) / (6) (7) (9) (8) /(10) |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叛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
B.以待大王来常以身翼蔽沛公 |
C.拔剑切而啖之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D.怀王与诸将约曰欲呼张良与俱去 |
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客何为者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⑤大王来何操 ⑥此天子气也 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
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 | B.①⑤/③/④⑥/②⑦⑧ |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 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窃戒属毋涕泣窃:私下 |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反复推究 |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哀怜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丹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 )
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②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③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
④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⑤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⑥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因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栻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栻曰:“今日州郡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栻言,即诏罢之。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曰:“宦官执政,自(蔡)京、(王)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堪。栻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栻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以军事入奏间:不久 |
B.下闵中原之涂炭闵:怜悯 |
C.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右:崇尚 |
D.孝宗感悟,命得中寝寝:停止 |
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
B.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
C.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
D.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栻以荫补入官列,担任直秘阁;同时又少年老成,才能卓异,应对得体,使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 |
B.发运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输”方案,张栻和士大夫们都极力反对,且言辞异常激烈。 |
C.宰相虞允文任命张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张栻坚决谏阻,并责备虞允文,终使虞允文的任命得以终止。 |
D.张栻担任公辅时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叹息。他去世时,贤士大夫和江陵、静江的百姓都很伤心。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
(2)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为内助暗中 |
B.一鸣辄斥去离开 |
C.百官迁除贬官 |
D.各有常度制度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是()
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林甫特意收买宦官和后宫嫔妃,刺探、揣测皇帝的心思,是为了自己能够“奏对称旨”,无所顾忌地行奸作佞。 |
B.张九龄虽然以文学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险恶,但由于皇帝昏聩失察,终究不免为李林甫所陷害。 |
C.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李林甫明目张胆地恐吓谏臣,使其缄口,企图在朝中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
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许多才俊被束缚在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善于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提拔。 |
翻译下例句子(10分)
(1)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2)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