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
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项城民武诣阙诉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伦诈报汀云被诏赴阙,汀奏之。世宗怒,追劾具伏,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流海岛。显德六年,为左骁卫中郎将,迁左监门卫将军。宋初,拜磁州刺史,转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本州防御使,卒。
令坤少隶周祖帐下。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赏高平之功,为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容州团练使,进本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征太原,为行营前军都校
世宗使宰相郴谷将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世宗亲征,闻扬州无备,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赵晁等袭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为僧匿寺中,令坤求获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惧,以城降。
时钱俶受诏攻常、润,围毗陵,反为南唐所败。南唐乘胜遣将陆孟俊逼泰州,周师不能守,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世宗怒,命太祖与张永德领兵趋六合援之。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败其将马贵于楚州湾头堰,擒涟州刺史秦进崇。俄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以令坤副之,下寿州。归朝,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世宗乃复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扬州,命权知军府事。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宋初,移领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太祖亲征李筠,诏令坤率兵屯河阳。及泽、潞平,还京,锡宴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从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赴镇,上于别殿置酒饯之,因勖其为治。
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录其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镇常山凡七年,北边以宁。闻其卒,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累迁徐州卜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迁:晋升 |
B.俄赏高平之功俄:不久 |
C.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俾:使 |
D.命权知军府事知:了解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令坤勇敢善战的一组 ( )
①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
②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
③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
④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
⑤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⑥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令坤少年勇敢,参军后屡立战功,曾担任左骁卫中郎将、左监门卫将军、磁州刺史。 |
B.韩令坤年轻时在周太祖帐下任职,周世宗即位后破授予殿前都虞侯,冈攻打高平立下战功,晋升为龙捷左厢都虞侯,领容州团练使。 |
C.南唐将军陆孟俊率军进逼泰州、扬州,后周将军被迫弃城,周世宗震怒,命令赵匡胤、张永德领兵驰援,韩令坤闻讯复入扬州据守,人败陆孟俊。 |
D.北宋初年随宋太祖征讨天下,屡立战功,官至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曲线的部分断句。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 欲 使 嵇 公 一 见 置 怀 中 既 诣 畏 其 难 怀 不 敢 出 于 户 外 遥 掷 便 回 急 走。《世说新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支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支而积之阀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
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
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
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乃解衣伏质。
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 阳宫,归于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注]①假父:继父。②窭(jù)人:贫穷的人。③咸阳宫:秦始皇的住所。公元前238年,嬴政举行冠礼,而后执掌朝政,此时嫪毐(lào ǎi)作乱。④蒺藜(jí lí):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上长着坚硬的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毐专国事,浸益骄奢浸:渐渐 |
B.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亢:对抗 |
C.从蒺藜其脊肉从:使用 |
D.抗枉令直,使败更成更:变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秦始皇残暴与茅焦敢谏的一组是()
A.取毐四支车裂之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 |
B.取其两弟囊扑杀之不审陛下欲闻之不 |
C.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 |
D.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嫪毐恃宠而骄,口出狂言,引得秦始皇恼怒,接着又因害怕被诛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结果战败,遭车裂之刑,且连累自己的两个弟弟被扑杀。 |
B.茅焦认为秦始皇的狂悖之行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导致天下人心背离。秦始皇听后幡然悔悟,并亲自迎接母亲回到咸阳。 |
C.茅焦从秦国危亡的大局出发,指出秦始皇所行之弊,最后不但免于杀身之祸还得到封赏,表现了比较高明的进谏技巧。 |
D.秦始皇车裂嫪毐虽显残暴却迫于无奈;诛杀二十七名进谏者确属桀纣之行,但是能听从茅焦劝谏,及时改过,也算明智。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
②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黄盖假意对周瑜出言不逊,被打得卧床不起。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将这假情报传回曹营,曹操相信了。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军,立下战功。 |
B.赤壁之战后,曹操率人马撤退途中,先后被吕蒙追杀,被太史慈、陆逊伏击,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在华容道遇关公时,关羽念及旧情,放过了曹操。 |
C.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明取汉中,暗奔荆州,却又被诸葛亮识破,伏兵截击。兵败后周瑜第三次气病,箭疮复发。临死前写信给诸葛亮,表明了所有用心。 |
D.刘备去西川,孙权与张昭谎称国太病危,召孙夫人回东吴探望,孙夫人带阿斗离开。刘备派赵云拦截夺回阿斗。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 |
E. 关羽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孙权乘机袭取荆州。关羽急向荆州,却连遭吴兵伏击,只得屯扎麦城,差人往上庸求援,但上庸守将袖手旁观。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会说齐国话,与其请一个齐国人过来教,不如把他送到齐国最繁华的街里庄岳去学。 |
B.孟子认为戴不胜的国君做出不善之事,是因为善士薛居州不在他身边,不能给他及时有效的指导。 |
C.孟子运用了设喻的方法来问戴不胜,让他明白“欲王之善”的道理。 |
D.国君周围多是好人,他就会和大家一起做好事。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他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清传》
[唐]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售出。②蚩:愚 ③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皆乐就清求药 就:向 | B.冀速已已:治愈 |
C.相属于户属:接连不断 | D.不亦翦翦翦翦:狭隘;浅薄 |
下列全能表现宋清“取利远”的一项是()
①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
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④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⑤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⑥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清是个很高明的医生,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治病,他开的药方都能使患者很快康复,因而深受人们的赞誉。 |
B.宋清对不能当即付清钱者也给好药,还烧掉估计无法偿还者的欠条,这引起人们的议论,宋清认为自己既非有道者,也不是呆傻胡来的人。 |
C.有不少被烧掉欠条的人,后来纷纷厚报宋清,尽管至死也不能偿还债的人更多,也并没有影响宋清发家致富。 |
D.作者认为宋清能从长远打算,不计较眼前之利,他的作为是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所不及的。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②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