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节选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俭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一并查处),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日:“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很少
B.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敏:聪明
C.既伏其辜矣 辜:古代的一种酷刑
D.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与:参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A 、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 何以伐为
C、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D、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 退而论书策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孙介夫‘‘刚毅”的一组是
①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②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④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⑤君亦奏麟侵狱事 ⑥吾队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碍于与苏轼的交情,也没有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刑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苏轼认为士人不应当担心过于刚正而被折损,反而应该担心自己无法修养品行成为利国利民的刚毅之士。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4分)
译文:
(2) 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夫知效一官(功效) | B.而征一国者(取信) |
C.行比一乡(合) |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使……到来) |
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分)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
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②“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为人质厚少文文:有文采 |
B.汉乃勃然裹创而起创:伤口 |
C.而使人谢城中谢:谢罪 |
D.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厉:勉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②旦日,齐鼓而进 |
B.①乃移檄告郡②乃可击也 |
C.①须其力疲②失其常度 |
D.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②今日封侯之秋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B.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C.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D.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广平侯。 |
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 |
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 |
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②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2)请在文中找出三处能表现吴汉“意气自若”的特点的语句。
阅读下列文段,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①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四库全书•岳飞传》)
注:①介:鞍甲,此指配上鞍甲 ②褫:解除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3分)
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
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邻之厚,君之薄也 |
C.夫晋,何厌之有 |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下列加点的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洞其中 | 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
C.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 D.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
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