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①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②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太子未死也。”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③。有间,太子苏。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注】①舍长:谓客馆之主事者。舍,客馆,接待宾客之处。 ②治:举行。穰:通“禳”,去除邪恶的祭祀。 ③三阳五会:百会穴的别名。《针灸大成》卷七说,“百会一名三阳,一名五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与语曰间:悄悄地 |
B.先生得无诞之乎诞:欺骗 |
C.偏国寡臣幸甚幸:宠爱 |
D.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厉:通“砺”,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奚以知其然也 |
C.暴发于外,则为中害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D.扁鹊曰:其死何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年轻时做客馆的主管,在与客人长桑君的交往中获得长桑君的认可,于是长桑君就把秘方送给了他。 |
B.扁鹊路经虢国时,根据中庶子对太子病情的叙述,判断出太子并未死,只是昏厥而已,并说自己能治好太子的病。 |
C.扁鹊说自己能医活太子,中庶子起初并没有相信,但听了扁鹊的进一步陈述后,他还是把扁鹊的话报告了虢君。 |
D.扁鹊自告奋勇要救活暴病而死的虢国太子,别人不相信,扁鹊于是进去诊视一番,发现虢国太子耳鸣鼻张,身体还没变冷。 |
用斜线(/)给下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4处,2分)并翻译。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5处)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居实,避兵徙雁门。天福幼读《春秋》,通大义。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至元五年,诏立御史台,以天福为阁管勾,寻拜监察御史。每廷折权臣,帝嘉其直,赐名巴儿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仍厚赐以旌其忠,天福曰:“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
时御史台置二大夫,纲纪无统,天福言于世祖曰:“古称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今台纲不张,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则紊不可理。”帝诏玉速帖木儿及孛罗谕之,孛罗以年幼自劾。天福时按行畿内,有出使者凌民取贿,天福乃易服间行得其状,奏戮之以徇,豪右慑服。
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大夫玉速帖木儿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非常,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大夫骇然曰:“微公言,几失之。”夜入帝卧内,奏其言,帝大悟,诏复立之。权臣不悦,左迁天福朝列大夫、衡州路同知,不就,起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时北鄙兵兴,转输烦急,河东民苦徭役。天福以反侧为忧,劾执政失计,奏罢其役。征拜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十六年,江南既平,授嘉议大夫、淮西道按察使。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转湖北道按察使,发省臣赃事数十以闻。帝以其尝有勋劳,特原之,而流其党与,州郡称治。二十年,迁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鲜知稼穑,天福教以树艺,皆致蕃富,民为建祠,而刻石以纪之。二十二年,入为刑部尚书,寻出为扬州路总管。二十六年,复为淮西按察使,按巨奸一人,没其家赀,政化大行。
二十八年,桑哥败,考讯党援,平阳为多,以天福为平阳总管,俾穷治其事。俄拜甘肃行省参知政事,以母老辞。三十一年,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寻除真定路总管。真定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天福更议措置之方,使不扰民,宪长争之。省臣以其事闻,诏从之,颁其制为天下式。大德二年,授江西行省参政,以疾辞。四年,拜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畿甸大治。后之尹京者,以天福为称首。六年,以疾卒,年七十三。
初,天福拜御史时,其母戒之曰:“古称公尔忘私,委质为臣,当罄所衷,以塞其职,勿以未亡人为恤,俾吾追踪陵母,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天福亦请于宪府曰:“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苟获谴,乞不为亲累。”或以闻,帝叹曰:“巴儿思母子虽生今世,其义烈之言当于古人中求之。”
(节选自《元史 列传第五十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辟:征召 |
B.奏戮之以徇徇:示众 |
C.时北鄙兵兴鄙:边邑 |
D.按巨奸一人按:揭发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仍厚赐以旌其忠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B.陛下不急拯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C.帝以其尝有勋劳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D.颁其制为天下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
(2)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第Ⅰ卷文言文传主姚天福“公尔忘私”的高尚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课外文言文阅读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③为汝杀彘④。”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⑦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 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你。③反:通“返”,返回。④彘(zhì):古代意为“猪”。⑤特:只不过,只是。⑥烹(pēng):煮。⑦子: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①女还,顾反为汝杀彘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根据本文相关内容,试概括寓言的寓意并简要说说它的给予你的启示?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 B.温故而知新 | C.曲肱而枕之 | D.学而不思则罔 |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 |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过 |
C.人不堪其忧堪:可以,能够 | D.不舍昼夜舍:舍弃 |
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
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