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1)根据表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把玉米加工产业当作一个绿色能源产业加以发展。近年来,出于开发新能源和消化陈化粮等多种考虑,中国发展了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产业。当中国玉米燃料乙醇工业迅速发展引起玉米供需关系明显变化,库存迅速下降,并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2006 年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明确表示不支持玉米燃料乙醇等产业过度发展。
(2)运用唯物的辨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
2007年适逢邓小平诞辰103周年,全国各界展开了各种纪念活动。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共中央领导人在纪念会上反复强调,要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
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上说明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的道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尤其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请联系材料阐明上述观点。
材料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材料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基本观点?
(2)这些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群众路线。
材料二:近年来,在青年学生中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考察、技术咨询、智力扶贫、挂职锻炼、志愿者等活动如火如荼,教学活动中的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践、军事训练、操作实验等形式多样,这些活动都为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每个有志成才的青年学生都应该自觉参加。
据此完成15~17题。
15.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大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共同的哲学依据是(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实践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唯一条件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1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含意是( )
①在认识论中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②反映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③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首要观点 ⑤反映了认识的根本目的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17.对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
A.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青年学生将来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C.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
D.并不是所有的青年学生都要参加社会实践
材料:在参与“环黄海经济圈”的合作中,某地在借鉴日、韩及国内优秀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以及核心优势,采取了务实创新的策略,加快了经济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该地区形成新优势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