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单位“职工队”与专业运动员在一次足球比赛前后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单位:mg/mL),图中 表示比赛时间。
(1)比赛前阶段“职工队”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什么比赛的后半场,“职工队”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有所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比赛过程中,专业运动员的血液乳酸含量始终比“职工队”队员低,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专业运动员偶有突然起动,以极快的速度去争夺足球,此运动过程中生成ATP的途径是什么?
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
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限制植物G点的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6)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
③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来自于物质 。
(2)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 ,用于③过程中 。
(3)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 的生成。①过程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②过程,至少经过 层生物膜结构。(不考虑类囊体薄膜)
(4)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 。若对该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但充分供给CO2,则细胞内C3的含量将会 。
(5)在植物的无土培养液中加入H218O,在温室大棚中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
过程;如在温室大棚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 过程。
(6)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三项独立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的葡萄糖溶液,
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中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试管。
供选答案:
A.H2O+CO2 | B.乙醇+CO2 | C.丙酮酸 | D.无反应 |
下图是生命活动中能量转移的图解,分析并填空回答:
(1)图解中过程①是________,过程②________,
过程③是________。
(2)过程④和⑥只发生在高等动物和人的________细胞中。
在剧烈运动时,磷酸肌酸以过程〔〕来维持ATP的数量,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图解中过程⑤如果发生在高等动物体内,那么葡萄糖转化为多糖的变化主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进行。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清除油渍时间/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和。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 ℃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________,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