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4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鼓瑟希  (        )    ②舍瑟而作      (        )   ③为国以礼        (        )
④其言不让(        )   ⑤唯求则非邦也与 (        )   ⑥安见方六七十…  (        )
22.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23.孔子为何要“与点”?
答:                                                                                      
24.孔子对冉求、公西赤是怎么评价的?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①巉(chán)岩:高峻险要的岩石。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玄裳缟衣:玄,黑中带红。缟,白色。裳,下衣。衣,上衣。⑤畴(chóu)昔:过去,以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予过黄泥之坂   从:跟随
B.顾所得酒乎安:哪里
C.掠予舟而西也西:西方
D.道士笑顾:回头

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归临皋    ②渔樵江渚之上
B.①今薄暮,举网得鱼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C.①江山不可复识矣②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D.①待子不时之需②举匏樽相属

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前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前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流而上
B.酾酒江,横槊赋诗临:靠近,临近
C.苏子愀然,正襟坐危:端正
D.吾生之须臾哀:哀叹,感慨

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对文本节选部分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古人往往“痛饮”伴随以“狂歌”,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之”了。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这位为苏轼歌唱伴奏的客,正是按照苏轼的感受吹箫的,因而那箫声就别是一种悲凉幽怨的调子。
C.“何为其然也?”一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这篇赋写“客之悲”文字来,这句承上写“乐”,启下写“悲”。通过“客曰”,从反面揭示一个“悲”字。
D.客人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但是,“知不可乎骤得”,因而忧伤愁苦,并把这忧伤愁苦通过冷清秋风里的箫声传达出来,“托遗响于悲风”,点出了“悲”字。

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中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馀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试与:参加
B.权量,定法度一:统一
C.卒定谳,罪如律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之黜:罢免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厉声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3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3分)

文化经典考查。
阅读以下《论语》片段,完成文后题目。
子贡问政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2.7)
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向孔子提出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认为政治上的大政主要有三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为政者得到老百姓信任。
B.孔子强调,治理管理国家最要紧的是取信于民,体现了民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C.在孔子看来,人是要死的,粮食不够,国家还能继续存在,如果百姓不信任统治者了,那么国家就会完蛋。
D.孔子的这些话让我们知道,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国家将无法得以存续。

阅读下面语句,结合上面选段,请谈谈你对“信”的认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2.22)

文言文阅读。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礼。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我贫困往见优孟 衡少善
B.于是庄王优孟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C.以文绣乃使其从者
D.请归与计之子卿年少,闻已更嫁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父死时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B.如孙叔敖为楚相大王遣一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C.尽忠为廉治楚赵亦盛设兵待秦
D.王惊问其故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置之华屋之下天子射上林中
B.马者王之所爱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C.何求不得求人可使报秦者
D.身死而家灭而君幸于赵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拒;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之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