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清统治集团分化和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C.为争夺最高统治权 | D.康有为等人的宣传 |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各地有计划、有领导的陆续开放了50年代后期关闭的集市贸易,在一些大中城市也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自由市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探索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
B.缓解生活资料产品供求矛盾 |
C.彻底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 |
D.开始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一部编年史如此描述二十世纪80年代世界局势的变动:“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 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这可说是一种反革命,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但直到l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文中所说“新的政治浪潮”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A.凯恩斯主义 | B.福利国家 |
C.新自由主义 | D.新民主主义 |
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
B.苏联工业落后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
C.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A.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 B.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
C.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 D.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