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
解释:王天下( ) 故( ) 仰( ) 怍( )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方苞《狱中杂记》有删节)
[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谳(yàn):审判定案。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利系者之多利:获利 |
B.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捆绑 |
C.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剂:(财产的)等差 |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 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 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
②其孰能讥之乎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⑥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③⑤⑥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
将选文中句子以及所学课文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 3分)
③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五人墓碑记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旌其所为旌:表扬 | B.为之声义声:伸张 |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请:请求 |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
D.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几以不纳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运用正反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结合上面的文段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①,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以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③以求大官哉?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②,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① 成:魏成子。璜:翟璜。② 钟: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③比周:结党营私。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视其所亲(平时) | B.李克趋而出(小步快走) |
C.臣何以负于魏成子(辜负) | D.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何,怎么)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富视其所与② 其孰能讥之乎 |
B.① 寡人之相定矣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C.① 中山以拔②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D.① 此三人者,君皆师之。②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指出魏成子可做相的一组是
① 魏文侯谓李克曰:“……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② 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③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④ 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⑤ 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⑥ 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
A.①②⑤ | B.①②④ | C.③④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牢记“国乱则思良相”的训诲,非常重视择相之事,并能听取李克的意见,虚心纳谏,确定魏成子为相。这是值得称道的。 |
B.魏文侯平时对大臣疏于考察,不明实情,故面临择相心中无数,只得听取李克的意见,致使翟璜有功而落选,这是不足为训的。 |
C.李克不徇私情,以国家利益为重,突破了“卑不谋尊,疏不谋戚”的古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择相标准,关键是察其行。这是难能可贵的。 |
D.翟璜在李克的启迪下,能够正确对待魏成子任相而自己落选之事,并且自责见识浅陋,答话失当,愿做李克的弟子,也是受人欢迎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2)先生临事勿让。
(3)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将课内文言文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见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周:接济,救济 |
B.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被:遭受 |
C.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脱:推脱 |
D.见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发:打开 |
下列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
B.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
C.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
D.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疑以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常常急人之急,借此来供养自己。 |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的后果,坚持收留一位孕妇,并事后不要报答。 |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
翻译划线句。
(1)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2)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 |
B.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 |
C.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 |
D.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为……奇妙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②③⑤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
C.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3)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