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下边是一张《万国公报》的影印件,从这张图片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
A.全球意识的加强 | B.纪年方式的巨变 |
C.商业广告的时兴 | D.维新变法的兴起 |
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这一著作是()
A.《孔子改制考》 | B.张之洞《劝学篇》 |
C.《胡适文集》 | D.《孙中山全集》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
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
明朝后期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材料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
A.区域性长途贸易繁荣 | B.工商业规模庞大 |
C.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 D.是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