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
|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
“代表群众的利益,由你罢免和选举,不是讲威武,不是讲威武,人人都能监督这政府。亲爱的工友们哪,亲爱的农友们哪,这政府靠咱们一致来拥护。”这段革命歌谣意在( )
| A. |
宣传武装夺取政权的紧迫性 |
B. |
号召苏区群众参与政权建设 |
| C. |
歌颂边区的“三三制”原则 |
D. |
展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效 |
“太平军之起,固宗教上之逼迫使然,实则亦非真因……予意当时即无洪秀全,中国亦必不能免于革命。设有人以耶稣教之关系及清政府之操切,为……革命之原因,则其所见浅陋实甚。恶根实种于满洲政府之政治,最大之真因为行政机关之腐败,政以贿成。”此言意在说明( )
| A. |
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宗教没有关联 |
B. |
清廷腐朽统治是农民革命动因 |
| C. |
没有洪秀全就不会发生农民起义 |
D. |
内部腐败导致太平天国的失败 |
乾隆初年,白银是核算赋税的标准,官方规定收税时1000文铜钱兑换1两白银。直隶永平府征收赋税时,以铜钱代替白银。但当时市场上“钱价昂贵,民间交纳钱文,比之完纳银两,为费较重”。为此,乾隆皇帝命令直隶总督,民间缴纳赋税时,“银、钱听其自便”。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赋税政策的调整( )
①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受到了货币政策的影响
③兼顾财政收入与社会稳定
④旨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吐鲁番出土一件贞观年间由中央逐级传递到地方的敕旨文书,部分内容见下面示意图。这反映唐初( )

①文书行政推广到了西域
②尚书省是政令决策机构
③安西都护府下设县管理
④加强了与吐蕃间的交流
|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圣王作制,籍无黄白之别。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自尔渐久,人安其业……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今宜正其封疆,以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这一建议有利于东晋政府( )
| A. |
鼓励流民返回原籍 |
B. |
增加赋役强化管理 |
| C. |
提高寒门政治地位 |
D. |
编制黄册管理户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