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说明( )
A.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
C.整体与部分是密不可分的 |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以青奥会英文名称及其视觉标志为基础,以年份数字2014为构图过渡,突出将世界闻名的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寓意欢迎、交流的青春之门,象征欢聚、健康的青奥之家,受到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 B.意识具有能动性 |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
当土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度时,称为土星冲日。2013年4月28日发生的“土星冲日”现象,被人们成功地预测并观测到,从而积累了更多关于土星的资料。这告诉我们
A.意识是人类大脑的特有机能 |
B.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被认识利用 |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