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苏轼《答谢民师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具审起居佳胜审:清楚,明白 |
| B.坐废累年废:废黜,放逐 |
| C.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了:完结 |
| D.而乃以赋鄙之鄙:轻视,看不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 | B.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
| C.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 | D.使贾谊见孔子 |
清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说文章要根据内容的要求,自由表达,摆脱形式限制,使之恰到好处,以取得自然流畅,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 |
| B.在苏轼看来,《离骚》的突出价值在于具有“风雅”的讥刺作用。 |
| C.从“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更多地关注着灵感思维的直觉性与短暂性。 |
| D.从最后一段看,苏轼不愿意答应谢民师给惠力法雨堂题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说钓
清 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①,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蚤食后出门蚤:通“早” | B.其得鱼与午前比比:比较 |
| C.更诣别塘求钓处诣:到,去 | D.逮暮乃归逮:到,等到 |
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蹲而视其浮子②位尊而无功 |
| B.①乃收竿持鱼以归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 C.①无何,浮子寂然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 D.①吾将唯鱼之求②寡人之于国也 |
文中加水波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 |
| B.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 |
| C.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 |
| D.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多用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急于求鱼、患得患失而全然失去了垂钓之趣的“我”的形象,让人慨叹。 |
| B.作者肚子很饿了,但却忍着不回去吃饭,继续钓鱼,主要是想钓到大鱼。直到看到村里很多人吃完饭到田里来了,才不得不回家。 |
| C.作者借钓鱼阐发议论。他看透了世态,明白了得失,也明晓了得到与失去都不会给人带来满意。因为失去了就想得到,得到后更想得到。 |
| D.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既是作者的智慧所在,也有几分无奈自嘲的意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饵钩而下之。
(2)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
(3)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①。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②,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③,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株,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
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④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⑤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监筠州盐酒税—市场管理的小官。②蔑—无,没有。这里指淹没。③漘(chún唇):水边。④劫——佛教名词。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的略写。 ⑤环堵:四面为墙,内室皆空者为环堵,泛指简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敝不可处处:处置、修复 | B.败刺史府门败:坏,冲坏 |
| C.落其华而收其实华:花 | D.治先人之敝庐敝:破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 B.不知夜之既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C.人不堪其忧置煴火,覆武其上 |
| D.良以其害于学故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 |
|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表达作者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的不理解,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
|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休田里”,抒发了他“追求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 |
| D.全文通过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叙,借题发挥,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2)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3)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选自《论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拟岘台记
曾巩
尚书司封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槛,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舻,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苍颜秀壁,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陵,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溪聚落,树阴晻暖,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之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
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其成之年月日,嘉岉二年之九月九日也。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易其破缺易:交换 |
| B.挟光景而薄星辰薄:迫近 |
| C.雨旸明晦晦:昏暗 |
| D.晏然不知枹鼓之警晏然:安宁的样子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裴君修筑拟岘台之后此地风景优美的一组是( )
①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
②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
③山之苍颜秀壁,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
④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
⑤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
⑥至于平冈长陵,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溪聚落,树阴晻暖
|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紧扣题意,先叙缘起,继而转入对建台经过和风光、人物的描绘,最后抒发议论。 |
| B.抚州并不是交通要道,有地位的人和富商不到这里来,所以这里很多良田,很安宁。 |
| C.本文写景之笔简练传神,如总括拟岘台“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的特点之后,一写水,一写山,山水皆具有刚柔两种面貌。 |
| D.文章最后一段,由抚州之民的耕桑自足、抚州知州的简静之治,归结到拟岘台建造的宗旨——官民同乐。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
(2)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
(3)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选自《伯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