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四光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立志报国,他当时的志向是

A.学习铁路建筑技术,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的铁路
B.学习造船技术,为祖国建造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
C.学习地质构造理论,为祖国寻找石油
D.学习采矿技术,为祖国开发矿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
C.便利了列强侵略势力的扩展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西餐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餐文化,下列关于西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人大批来华传入中国
B.烹饪方式和就餐礼节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C.西餐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摆上百姓的饭桌
D.西餐馆由外国人经营,顾客主要是归国华侨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特殊载体,对下表理解最准确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50年服装发展简表

时间
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
主要服装
特点变化
温馨的50年代
蓝、灰、黑、土布
列宁装、布拉吉

革命的60年代
绿、卡其布
军装
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
初醒的70年代
颜色搭配有对比,棉布、条绒
军装
喇叭裤开始流行
开放后的80年代
多种颜色搭配,
多种布料
旗袍、西装、
两用衫、裙子
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衣着消费
五彩缤纷的90年代
颜色可以任意搭配,
各种高档服装面料
服装种类繁多
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

A.政治变革对服饰没有明显影响
B.经济发展是服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服饰变化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D.服饰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演变

原先的学堂,上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老师好”,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后

近期有关女子抗战的电视剧热播,如《女子炸弹部队》《女子别动队》《战火四千金》等,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的热血激情。这些电视剧主要反映了当时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