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离子交换法从海带中提取碘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制碘工艺应用技术。
①浸泡海带:取海带500g,加13~15倍水量分两次浸泡,得浸出液6000mL左右,碘含量为0.5g/L。
②碱化浸出液除褐藻糖胶:即海带浸出液1000mL,加入浓度为40% 的NaOH溶液,控制pH值为12左右,充分搅拌后使褐藻酸钠絮状沉淀而沉降。采用倾析法分离出清液。
③氧化游离:向上述清液中加入浓度为6mol× L-1的H2SO4溶液,使pH值为1.5~2。往酸化后溶液中加入NaClO溶液或H2O2溶液,充分搅拌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待溶液由淡黄逐渐变成棕红色即表明I-离子已转变为多碘离子(I3-)。
④交换吸附: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R—Cl表示)注入交换柱中(树脂层高度为12cm),如右图连接交换装置,待溶液全部通过后,树脂颜色变为黑红色。
⑤洗脱: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取8~10% 的NaOH溶液40mL注入交换柱中。在强碱作用下,树脂颜色逐渐变浅,待树脂基本褪色后,放出溶液,收集于一小烧杯中为碱性洗脱液。
第二步:取10% 的NaCl溶液40mL注入上述交换柱中。稍待一会儿,慢慢放出溶液收集于另一小烧瓶中,为氯化钠洗脱液。
⑥往碱性洗脱液中滴加H2SO4溶液(6mol/L),烧杯底部会析出一层泥状粗碘。
⑦往氯化钠洗脱液中滴加H2SO4溶液(6mol/L)使之酸化,再滴加10% 的NaNO2溶液(在通风橱中进行)。待溶液由无色转变为棕红色直至出现棕黑色浑浊。
⑧离心分离即得粗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在酸性条件下用NaClO(或H2O2)氧化碘的离子方程式: ,
及I2 +I-I3-。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有多碘离子生成 。
(2)第④步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
(3)步骤⑤洗脱时第一步发生的离子反应为(洗脱液中含有I-和IO3-离子):
;第二步洗脱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
(4)步骤⑦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下图中A~J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D为金属单质,B是一种红棕色固体。(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是,H是,I是,F是。(填化学式)
(2)写出A和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来
(3)写出J与D反应转化为G的离子方程式。
气体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D是食醋中的主要成分。A能发生以下转化:
(1)A的结构简式为: 。
(2)E是(写结构简式);D中含官能团名称;
(3)写出相应转化过程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 反应类型: 反应
③:反应类型: 反应
用铜片、锌片和200mL稀H2SO4等组成原电池(如图)。若整个实验过程有6.5 g锌溶解,此时H2SO4恰好全部用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正极发生的现象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试计算:铜片上共放出L气体(标准状况),整个实验过程转移电子mol,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A与D同主族,B与C在同一周期,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少2个,且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A、B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以体积比2∶1完全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液体F。此液体与D单质能激烈反应生成A的单质,所得溶液滴入酚酞显红色,同时溶液中含有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元素符号A, C。
⑵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用电子式表示F的形成过程。在加热的条件下B、D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其中的化学键的类型为。
⑷写出一种有A、B、C、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5)B的气态氢化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的空间结构为。
新制氯水含有Cl2、H2O、HClO、H+、Cl-等粒子,为检验其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所做实验,按要求填空。
(1)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发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起作用
的成分是HCl,HCl表现出性。
(2)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起作用的是。
(3)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一块红纸,发现很快褪色,则起作用的是。
(4)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FeCl2溶液,发现很快变黄,起作用的成分是Cl2,说明氯气具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