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请完成: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至7枚金币,便可以洗净罪恶了。
——摘自赎罪券价目表
材料二 1527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纷纷效仿。……早在路德翻译《圣经》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了,但是这些译本艰涩难懂,错误百出。路德是按照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进行翻译的。1521年,路德在小城瓦特堡每天伏案6小时,在羊皮纸上翻译圣经。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天主教徒……更为恬静,更少有投身商业的动机,他们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
材料四由巴克斯特与清教神学家们进一步调整的关于救赎的加尔文教义,对于理解以商业为取向的人们力争财富和利润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信徒们从不确切地知道有关他们救赎的状态,但他们可以从逻辑上推论,鉴于上帝意愿一个丰裕的尘世王国以彰显他的荣耀,由个人为共同体实际生产的巨大财富,就是上帝喜好那个人的记号。实际上,对信徒来说,个人财富变成了他们救赎状态的真实证据。全能且全知的上帝从不允许有罪之人赞美他的荣耀。确实,“如果财富是从事一项职业工作的成果,那么财富的获得就是得到上帝祝福。”
——斯蒂芬·卡尔伯格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新教与天主教会在教义上有哪些区别;概括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恩格斯说,“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三、四,论证这一观点。
健全的社会机制应建立在以人为本和法制完善的基础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惟世之所号称贤士大夫者(注:指程朱理学家)……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材料四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儒家思想核心及其社会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制定法律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王阳明救世济民的核心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五、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此类艺术特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在上述观点的指引下,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2分)
(4)据材料四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5分)
(5)根据材料五,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这一观点。(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孔子、老子、孟子是其中的三位。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材料四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答:
(1)从材料一中三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2)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材料四,指出理学被统治者列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思想对古代文人人格追求的影响?
(12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1)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2分)
材料二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查雯《中国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2)西方和苏联两种工业化模式各是如何解决工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原料等问题的?(2分)
(3)当时中国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前两种工业化相比,当时中国工业化的国际环境怎样?(2分)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为加快建设工业化国家,中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4分)
(4)有专家指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30年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伟大理论成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