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材料一: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到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赎罪券价目表
材料二: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早最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1)材料一体现了天主教会的什么谬论?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提出了怎样的宗教原则?有何针对性?
(3)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 |
乙中国旧思想 |
丙欧洲新思想 |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想混。 |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些“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材料一 “……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由是文治兴焉。”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摘编自《元史》
材料二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说明“汉法”的含义,并分析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詹姆斯登上王位之时起,王权与自由这两种传统就进入到全面冲突的阶段。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依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通俗的说就是革新者自称是守传统派,守旧派则被看成是反传统主义。“光荣革命”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
—一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评析材料中关于英国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论述。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漕运水手多来自于山东、北直(河北)等地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流民……长途漕运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加以官方对水手的盘剥,促使水手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共担风险、维持生计。漕运水手与佛教支派一一罗教(宣扬患难互助)相结合,就产生了清帮。
(当时奏折)认为“但此等邪教,最易惑众”,因此,一定要“严加究审,从重处治。”结果,清政府对之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政策。
(18世纪末清政府镇压罗教后)他们摒弃被官方废止的名教“罗教”,改称清门,订立“帮规”、“家法”……垄断着江浙漕运行业。
19世纪40年代后期,政府……被迫放弃河道,永远改用海路。……水手们已经组成了秘密会社……l9世纪40年代这些会社开始表现出很有政治抱负的样子,并开始在纤夫,甚至在旗丁中间扩展影响和发展组织。……鸦片战争以后这些组织采取了反满的意识形态。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光复过程中,都有清帮参加对清军作战。这些力量同其他秘密会社一起成为传统统治秩序的反抗者和破坏者,使清王朝的社会控制受到巨大冲击,并最终在有秘密社会参加的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崩瓦解。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材料二:现实生活并没有对被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无情地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大军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失业、疾病、伤残、年老等像魔鬼一样时时伴随在他们身边,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国家根据1793年罗斯条例鼓励友谊会“为了互相救济和维持生病、年老和体弱会员的生活,以自愿捐款,筹措独立基金”,使它们能以取得社团法人的多种资格。19世纪30、40年代,一些大的甚至全国性的友谊会团体相继出现。根据1874年英国的官方报告,友谊会可使济贫制度每年节省救济费约200万英镑。1911年《国民保险法》颁布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被以“核准团体”的身份变成了福利国家政策的执行机构。
——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清帮发展壮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93年前英国友谊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政府对待清帮和友谊会的态度及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对民间互助组织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泵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迁,多治麻丝葛,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占代农业生产力面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始于何时?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四: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