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江陵薛侯入觐①序
袁宏道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②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
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使者檄下如雨,计亩而诛,计丁而夫。耕者哭于田,驿者哭于邮。而荆之去川也迩。沮水之余,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处。侯谕父老曰:“是釜中鱼,何能为?”戒一切勿嚣。且曰,“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诸征调皆缓其议,未几果平。
余时方使还,闻之叹曰:“今天下为大小吏者皆若此,无忧太平矣。”小民无识,见一二官吏与珰相持而击,则群然誉。故激之名张,而调之功隐。吾务其张而不顾其害,此犹借锋以割耳。自古国家之祸,造于小人,而成于贪功幸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故自楚、蜀造祸以来,识者之忧,有深于珰与夷者。辟如病人,冀病之速去也,而纯用攻伐之剂,其人不死于病而死于攻。今观侯之治荆,激之耶,抑调之耶?吏侯一日而秉政,其不以贪功幸名之药毒天下也审矣。
侯为人丰颐广额,一见知其巨材。今年秋以试事分校省闱,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元善才识卓绝,其为文骨胜其肌,根极幽彻,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赏识其俊者。余弟质直温文,其文如其人,能不为师门之辱者。以此二士度一房,奚啻得五?侯可谓神于相士者也。侯之徽政,不可枚举。略述其大者如此。汉庭第治行,讵有能出侯上者?侯行矣。 
 呜呼。使逆珰时不为激而为调,宁至决裂乎?谁谓文人无奇识,不能烛几于先也。
注:①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②珰:汉代宦官帽子上的装饰物,借指宦官。汉代宦官充武职者,其冠用珰和貂尾为饰,故后来用其称宦官。如:珰竖(对宦官的蔑称);珰子(对太监或太监义子的贬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甫:开始,刚刚。
B.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适:正逢,恰好。
C.今观侯之治荆,激之耶,抑调之耶抑:压抑,抑制。
D.其不以贪功幸名之药毒天下也审矣审:清楚,明白。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薛侯“临危不乱”和“爱惜人才”的一组是
A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
侯为人丰颐广额,一见知其巨材
B是釜中鱼,何能为?戒一切勿嚣
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
C吾务其张而不顾其害,此犹借锋以割耳
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赏识其俊者
D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
汉庭第治行,讵有能出侯上者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薛侯针对宦官爪牙随便抓人,采取了不完全迁就纵容、但是也不绝对抵制的策略,很好地调节了吏民之间的关系。
B.当巴蜀川地的少数民族反叛之际,薛侯采取了一反常态的拖延策略,延误了战机。但他是站在当地百姓的立场上说话的,得到了上方的谅解。
C.作者认为,那些为了贪图功绩名声而激化官民矛盾、导致局面不可收拾的所谓“君子”,比误国专权的小人危害更甚。
D.作者对薛侯慧眼识才,在科场中提拔作者的好朋友李元善以及作者的亲弟弟袁宗郢(注:后改名为宗道)表示万分感激;对他的政绩作为表示欣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
B.常以身翼蔽沛公翼:鸟的翅膀
C.则与斗卮酒与:给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侧其盾以撞 B.拔剑切而啖之
吾其还也夜缒而出,见秦伯
C.欲诛有功之人 D.窃为大王不取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为我献之
翻译下列语句。
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
⑵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根据文段情节,简要概括范增、樊哙二人的性格特点。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①,过阳明子而论学②。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③。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④:‘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⑤?”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①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南.都:今江苏南京,乔宇任南京礼部尚书。②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③鸠:通“究”。④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⑤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目无改观,耳无改听无:不。
B.盖一年而诎乡:艺人诎:通“屈”。
C.阳明子日:“学贵精”精:细
D.专于弈而不专丁道,其专溺也溺:沉湎

下列全符合王阳明为学主张的一组文字是:()
①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
②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
③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
④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
⑤夫道广矣大矣,丈词技能于是乎出
⑥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
⑦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⑧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

A.②③⑤ B.④⑤⑥ C.⑤⑥⑦ D.①④⑧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他的朋友白岩乔先生将要离开自己去南京时写给这位朋友的。王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对朋友做了须坚持研究学习的勉励。
B.王守仁在这篇赠序里阐述了他的为学主张,他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是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了“大道”也就不远了。
C.白岩乔先生认为自己喜好文辞优美的文章,写作时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并沉潜于诸史和百家著作,这就算是“精”了,可王守仁却并不认可这样的“精”。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2)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3)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恨:遗憾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报刘一丈书
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公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
注:①本文是宗臣答复刘一丈的一封书信。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江苏兴化县人,为人性格耿介,不依附权贵。刘一丈,名介,字国珍,号墀石。也是江苏兴化人,与宗臣家有世交。②孚:信用、融洽。③刺:名帖,即名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中情意甚殷殷:深切、恳切
B.主者故固不受故:因此
C.然后命吏内之内:通“纳”
D.相公厚我厚:厚待、看重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讽刺明代官场腐败的一组是()
①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②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③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④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⑤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⑥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刘一丈书》这封信通过描绘官场的丑恶,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败丑恶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B.文章紧紧围绕“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八个字展开,但对“才德称位”,只是一笔带过,而对“上下相孚”却作了详细描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文章在讽刺和鞭挞丑恶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进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逢迎和权贵的骄横跋扈、倨傲做作的丑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译文:
(2)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为事:当作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遗老:死去的旧臣民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敢豪爽”的一组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本期所学《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词也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