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3)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
(4)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该船队达到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5)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
(6)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哪两次?带来怎样的影响?

启蒙思想
材料一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官吏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在帝国(注: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盂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根据两段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虽然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请指出他们相同的目的。
3)你认为他们哪一位的观点更接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

科举制
材料“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
——赵翼《廿二史札记·九品中正》
问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3分)
2)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的举措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新政”还有哪些与教育相关的举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60多年,国际形势动荡复杂,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 ;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材料一:读图。

图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示意图图二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图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表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许多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即世界上存在美国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与俄、英、法、徳、中、日等多个强国的局面。旧的国际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指出这一国际关系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
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总理及各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次革命运动的产物?依据材料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政体有何特点?(3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圆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制定法律;
(三)监督宪法的实施;
(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圉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并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的主要权力。(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体有何异同?(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