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 时间 |
1950年 |
1960年 |
1970年 |
1973年 |
| 与日本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注:+为顺差,-为逆差
上表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 A.美国进出口逆差不断增加 |
| B.美国进出口顺差不断增加 |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
|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
|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
|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
|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
|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发明本心 | B.心即理也 |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 |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
|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
|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
| D.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