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是非金属单质,B是纯净物或其溶液,二者之间的反应可表示为:A+BC+D(若生成物中除C、D外还有水的话,则水被略去)
(1)若①在常温下能反应,C与D在酸性条件下又能转化为固体A,则A可能是_________,当C、D两物质的溶液均呈碱性时,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C、D既是两种重要气态燃料与原料,则用方程式表示出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
(3)若①中涉及的四种物质有三种的晶体均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则这三种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写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①在常温下能剧烈反应,C、D中有一种物质的溶液能腐蚀玻璃,则反应①的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C、D含有相同的元素,且这三种物质混合后能形成一种新物质E,E与B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则A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0.01mol/L F的溶液中,各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中国纺织流通协会数据统计,2006年8月份全国生产维纶纤维3424吨,与去年同比增长10.59%。维纶的成分是聚乙烯醇缩甲醛,它可以由石油的产品乙烯为起始原料进行合成,其主要步骤是由乙烯、氧气和醋酸合成酯酸乙烯酯,化学方程式如下:
CH2==CH2 + O2 + CH3COOH CH3COOCH==CH2+ H2O
然后再经过加聚、水解、缩合制得维纶。
(1) 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2)请确定A、B、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3)写出C的单体的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回答下面两个小题。
(1)A、B、C、D、X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X与A、B为相邻族,与C、D为相邻周期),若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x,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或(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照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元素组 |
例外元素 |
其他元素所属编号 |
(a)S、Na、Mg、N |
||
(b)N、P、Sn、As |
||
(c)K、Ca、Al、Zn |
||
(d)Cu、Fe、Ag、Ca |
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①主族元素,②过渡元素,③同周期元素,④同主族元素,⑤金属元素,⑥非金属元素。
(本小题15分)A、B、C、D四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回答以下问题:
(1)四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______;B______;C________;D______。
(2)写出B、D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A、C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B、C、D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
比较其中酸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其中碱的碱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用A、B、C、D四块金属片做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金属片 |
电子流动方向 |
电压表读数 |
A |
Cu←A |
+0.67 |
B |
Cu→B |
-0.71 |
C |
Cu←C |
+1.35 |
D |
Cu←D |
+0.30 |
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读数越大。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
(1)_________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
(2)_________金属一定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3)若滤纸不用盐溶液浸润而改用NaOH溶液浸润,则在滤纸上能看到有蓝色沉淀析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金属对应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为:负极: _________,正极: _________。
A、B、C是大家熟悉的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B是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它们所含元素不超过三种,并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以下问题:
(1)在A、B、C、D四种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是(写字母代码和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
(2)在常温下,A和B通过_____________途径转化为C。
(3)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于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