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情况(单位:亿元)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
GDP |
116 694 |
136 515 |
67 422 |
||||||||
增幅 |
9.1% |
9.5% |
9.5% |
注: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稳定,社会消费品增幅达13.2%,出口顺差396亿美元。
表2 2003年以来人民生活改善情况
![]() 年份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
增幅(%) |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
增幅(%) |
|
2003年 |
8 472 |
9 |
2 622 |
4.3 |
2004年 |
9 422 |
7.7 |
2 036 |
6.8 |
2005年上半年 |
5 374 |
9.5 |
1 586 |
12.5 |
注:2004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了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
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劳动力将维持刚性增长,城镇每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城市还要每年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 000万人;每年再就业方面还需要提供450万个工作岗位;加上消化以往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 4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巨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据此完成:
(1)表1和表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表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表2和材料谈谈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对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我们在民族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些弱点,如国民文化素质有待全面提高、崇洋媚外心态、现代化的物质形态化等。我们的文化理论也十分薄弱,通行的文化理论大多从西方“拿来”,缺乏本民族的东西,缺乏文化理论创造的心态,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比较严重。
辩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就必须只发展本民族的文化。(12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这期间,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现在各项改革都进入了深化阶段和攻坚阶段。以“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某校高三(1)班学生展开综合探究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在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班主任王老师参加了全过程。他提出学生要真切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应该主动去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似荼,同时也是我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学分指标之一。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农村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第二小组成员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
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6分)
明末清初时期,西方的耶稣会士带来了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等。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西方文明,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拒绝者的理由,就是“中国之教,自伏羲以迄周孔,传心有要,阐道有宗,天人之理,发泄尽矣,无容以异说参之。”也就是认为儒家文化已尽善尽美,反对吸纳西方文化。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评析上述拒绝者的文化态度。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
(2)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