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有何重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激起了各地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有人以牙粉和伞为例,说明抵制日货的效果:“从前中国人惯用舶来之牙粉,如日本金刚石牙粉到处风行。其后无敌牌出而应世,外货势力遂削。”无敌牌牙粉是上海的一个笔名为天虚我生的文人陈栩园在1918年创办的家庭工业社的出品。
——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消息,近日访问美国的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长原诚司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会谈中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消息称,前原诚司向坎贝尔说明了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经过,坎贝尔表示“能够理解”。双方还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
——人民网(2012年9月12日)
(1)材料一指出:各地发起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你是否赞成抵制日货?请说明理由。
(2)联系材料三,对最近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你有何认识?

世界历史主要是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孤立分散发展为政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他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又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政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摘编自《世界史》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并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2)列举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是怎样促成“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的。
(3)请分别指出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制约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因素”。
(4)简述清代“闭关锁国”局面是如何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怎样的外交方式融入世界的?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向(唐)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具体办法是“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变,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可是掌管赋税的官吏反对推行。他们认为租庸调制实行了四百余年,旧制不可轻改。德宗坚信不疑,使之得以贯彻实施。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实行“两税法”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两税法”得以贯彻实施的原因。(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一中图1,它是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世界就是欧洲、北非、亚洲等一些地方,一片广阔的陆地的尽头是万丈深渊……总的来说,这些图片资料集中反映了世界从彼此割裂、相互子解、相对欠缺到日益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相比,第二幅和第三幅有哪些实质性的突破和变化?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世界从彼此割裂到日益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媒介有哪些。这一变化过程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