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引自《中共一大纲领》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
材料二 引自《中共二大宣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引自《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材料四 引自《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中国境内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兄弟们!大家联合起来!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
材料五 引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中共中央再郑重地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问题:
一、写出上列材料产生的年份。(1)材料一产生于 年;(2)材料二产生于 年;(3)材料三产生于 年 ;(4)材料四产生于 年;(5)材料五产生于 年。
二、根据上列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
①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的看法有什么变化?
提出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或最低纲领)。
②能否根据材料二,认为中国共产党已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请说明你的判断。
不能,因为材料二中指出了为“目前利益计”。
1、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
(1)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什么变化?
(2)能否根据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改变了二大的奋斗目标?请说明你的判断。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三。
(1)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什么共同点?
(2)能否根据材料四,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转移自己的中心任务?请说明你的判断。
3、比较材料五和材料四
(1)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什么延续?有什么变化?
(2)能否根据材料五,认为这个中心任务是中共二大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贯彻?请说明你的回答。
三、史学界认为:综观这一段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创造性地处理了它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矛盾,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你是否同意?请概要论证你的回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商对中国经济渗透的日益加剧,外商广告集中式的出现在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的报刊上,一些有识之士才逐渐认识到广告在商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近世商战之声浪,若怒涛之澎湃然,各呈其能,各炫其技,以互相角运于世界,孰胜孰负,变在俄顷。而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基于对广告的重视,民族实业家开始有意识地掀起广告攻势,他们根据自身‘实力与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广告形式。行走的小商人们采取吆喝、吟唱或借助锣鼓发音的形式吸引顾客,而坐贾们则注重门面装修与招牌设计,注意突出自己的品牌特征。
据统计,当时的中文报纸如《申报》、《上海新报》刊登了大量的外国机器广告。这些机器使用范围很广,从日常使用的灶机、缝纫机、灭火水龙到工业运用的织布机、挖泥机、汽机等,涉及了当时所有实业部门。无论是北方重镇天津的《大公报》还是南方重要商埠上海的《申报》,都刊登过大量的社会广告。这些社会广告从内容来看,应归属于时下报刊所常见的“热点话题”、“社会广角镜”之类栏目。如《大公报》刊登一则名为“有冤难伸”的广告,从字字血泪的控诉中可以看到,广告主控诉的已不仅便是与此案相关的官员,而且还将控诉指向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这种批判性很强的社会广告在《申报》中也屡见不鲜。新式学堂的招生广告也开始出现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报刊上,新式教育必须配备新式教材,不久介绍教材的广告也随之出现。广告还时刻警醒人们“讲究卫生,时时洁齿,中外人士,天天如此”,不能“乱发蓬松,皮屑纷纷”,要“不生痰不吐痰”。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广告业的产生与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广告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广告业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中心与文化遗存和经济重心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上图,你能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生活水平以及剥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载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偿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合约的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设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设计了一个超国家的行为主体“国联”。但是由于该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美国退出《凡尔赛和约》,而苏联又受到排斥。没有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世界大国的参加,大国之间的均势就难于维持,国联的权威性也就不够。后来日本、德国等先后退出国联,更证明了国联并不是进行大国合作的有效机构。而其他超国家的行为体和相关机制还不健全。因此,该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解决欧洲战前就存在的矛盾,更没有解决战后产生的矛盾。相反,它使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矛盾越演越烈。希特勒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行为,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均势,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次,欧洲民族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民族国家之间在领土和人口上的斗争,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重要力量,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战的爆发,宣告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
材料二 1818—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上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除本盟的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1)依据材料一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际联盟在制止战争侵略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