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南巡讲话
(1)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
(2)材料三、材料四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
(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并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65 年,美国最大的100 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 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是如何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行业?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二战”后,股票持有者出现了什么趋势?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一、二反映了一个什么共同现象?
(4)材料三各国的社会保险支出的比重说明了什么?战后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的是哪一国家的什么政府?主张实行什么福利?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较以往有何特点?如何评价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5)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共同现象?
1918 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请回答:
上述“原则”“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地区,历来被英国视为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大战结束前后,美国利用种种借口,千方百计渗入这个连结欧亚两大洲的重要战略地区……1947年2月21 日,英国向美国国务院发出了结束援助希、土的照会,声称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使英国在3月31 日以后无法继续向希腊、土耳其两国提供援助。英国强调希、土面临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根本无力维护“民主制度”,由于希、土在军事和战略上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决不能眼看它们落入苏联控制之下。
材料二: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了一篇咨文,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他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他要求国会向它们提供援助。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
材料三: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杜鲁门自己就认为“,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1947 年5月22 日,援助希、土法案
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出现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三中,你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在杜鲁门主义的政策指导下,美国在欧、亚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凯恩斯看来,节俭对于社会经济都是一种恶行:“无论你什么时候节省了五先令,你就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节省了五先令,可以扩大到一人失业一天的程度,此外可依此类推。另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你购买了商品,你就促进了就业。……因为只要你购买商品,肯定会有人为你制造这些商品的。如果你不购买商品,商店里的存货就不能出售,他们就不会再订货,这样肯定有人失业了。”
请回答:
(1)你同意凯恩斯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如何看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