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A、D、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化合物B、C、E中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
这些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的关系。其中A和B的反应是一种重要化工生产中的主要反应之一。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A、C、F中含有相同的元素是__________。
(2)化合物C的化学式是________,化合物A的水溶液显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3)C的水溶液与D能否发生反应?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 的CO和0.2mol的H2O(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放出热量。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根据图中数据,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反应平衡时c(H2)=________。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
A.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
B.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
C.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
D.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
用纯净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________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多。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化学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蒸馏水 | B.NaCl固体 | C.NaCl溶液 | D.浓盐酸 |
(3)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化学反应速率?(至少回答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求:
(1)此时A的浓度c(A)=________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________mol。
(2)B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___mol/(L·min)。
(3)x的值为________。
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的主要成分是铁屑、炭粉、木屑、少量氯化钠和水等。“热敷袋”启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现有大量铁锈存在。
(1)热敷袋是利用________放出热量。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
②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③放电时,NH4+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移动。
(2)废电池中的锌皮常用于实验室制氢气,废锌皮和纯锌粒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过量的纯锌粒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微热 |
B.加入适量氧化铜 |
C.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
D.加水 |
E.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