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史料形容汉武帝时期“汉之得人,于兹为盛”,与这一现象出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编户齐民制度
C.内、外朝制度 D.刺史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法庭判案的依据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作“黑暗的时代”,也被视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评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