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凯恩斯看来,节俭对于社会经济都是一种恶行:“无论你什么时候节省了五先令,你就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节省了五先令,可以扩大到一人失业一天的程度,此外可依此类推。另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你购买了商品,你就促进了就业。……因为只要你购买商品,肯定会有人为你制造这些商品的。如果你不购买商品,商店里的存货就不能出售,他们就不会再订货,这样肯定有人失业了。”
请回答:
(1)你同意凯恩斯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如何看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说明其共同本质。
(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项目 |
20世纪70年代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
2.8 |
1.9 |
-2.5 |
3.6 |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4分)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摘要: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以下身体、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之自由。……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并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简称1954年宪法)内容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简称1982年宪法)内容摘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与1954年宪法相比,1982年宪法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由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宪法制订、修正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
地理位置 |
晋 |
同姓 |
今山西 |
卫 |
同姓 |
今河南北部 |
鲁 |
同姓 |
今山东南部 |
齐 |
功臣 |
今山东北部 |
宋 |
商朝后裔 |
今河南南部 |
燕 |
同姓 |
今北京一带 |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
材料二《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l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6分)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 (4分)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 归纳并评价依据材料三作者的观点(4分)
材料四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阅读下列《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部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请回答: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的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4分)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