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万里寻兄记
(清)黄宗羲
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共兄里、系、年、貌为零丁。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访问,音尘不接。
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
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
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惟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而曰作:站起来
B.踪迹殆遍,卒无所遇卒:最终
C.觉而以为不祥觉:睡醒
D.以视府君,爱恶顿殊视:看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是(   )

A.①魂祈梦请卜之
②踰十年不归
B.①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②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
C.①见伞而心动
②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
D.①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②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雷府君为找寻出外经商十年未归的长兄伯震,在没有伯震任何音讯的情况下,不
顾别人的劝阻万里寻兄,其情其事,感人至深。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雷府君终于在梦中获得找寻其兄的线索。然当他历尽艰辛
找到长兄时,长兄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家室,他最终只好惋惜而归。
C.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孩子辗转颠簸寻求父母亲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史传中,但弟弟
找寻哥哥的故事则没有出现过,其原因并不一定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
D.这篇文章通过写兄弟的友爱,鞭挞了帝王英宵与景皇因“富贵利害”而“伐性伤恩”

的丑恶,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馀里。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馀里,即以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琠至,绝餽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会试。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所荐引多贤能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寻具疏乞休,不允。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四十四年,卒,谥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乡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贤良祠。
(节选自《清史稿·吴琠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下云南,县当孔道  孔:通。
B.三十六年,典会试 典:主管。
C.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 故事:先例,旧事。
D.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德:品德。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吴琠才能卓异的一组是( )
①捕获盗魁诛之                ②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
③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④即擢琠为刑部尚书
⑤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⑥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熙十三年,吴琠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又因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在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
B.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
C.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不等守丧结束他就前去赴任。
D.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琠至,绝餽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⑵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

7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 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遂与之俱出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
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 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吾愧吴翁、焦翁 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遂大困,寻死富阳。
⑵奇之,立许字以女。
⑶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
B.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C.审容膝之易安     反省
D.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舟遥遥以轻飏
B.悟已往之不谏    恨晨光之熹微
C.风飘飘而吹衣        门虽设而常关
D.实迷途其未远    未见其术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日:“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C.王必用臣必:如果
D.悉勒习战勒:统率、组织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努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③谨烽火,多间谍④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⑤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一句可以看出李牧虽是将领,但也任意设置地方机构,安排官吏;为了自己的军队也搜刮民脂民膏。
B.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C.“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虽然李牧最终打败了匈奴,但他把数千人作为诱饵,不怜惜他们的生命,可见他虽是良将,也不能面面俱到。
D.“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固执的一面。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 吴隐之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薪:柴草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资:积蓄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寇:进攻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革:改变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辍餐投箸,为之悲泣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②饮者怀无厌之欲
C.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②乃至泉所,酌而饮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B.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C.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D.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