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①者,未足与议②也。”( 《论语·里仁》 )
(2)子曰:“饭疏食饮水③,曲肱④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
【注】①耻恶衣恶食:以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东西为耻。 ②议:谈论道。 ③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④曲肱:弯着胳膊。
结合第(2)段文字,说说孔子为什么那么看不起“耻恶衣恶食者”? ( 3分)
综合两段文字的意思,请你说说“乐”的要义。( 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个2分,共6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使。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倪,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互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三国志·魏志》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任
B.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之典:掌管,主持
C.著诗、赋、论、议六十篇垂:流传
D.为魏讽所引:牵连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有异才”的一组是()
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②闻粲在门,倒屣迎之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④乃之荆州依刘表⑤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⑥善属文,举笔便成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不太看重他。
B.王粲借敬酒的机会,向太祖分析形势:袁绍喜爱贤才却不能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不懂任用,只有太祖能招引贤才并任用贤才。
C.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当时的人认为他的文章是事先写好的,不能再增加文字。
D.虽是写史,强调客观,但是作者在文章最后写王粲的结局时还是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婉惜之情和怜惜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善良
C.世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D.与乎石门之异矣徒:门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及其所既倦
C.徙居华阴,欲求之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之谓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姜氏惊:使……受了惊吓
B.请于武公亟:急切
C.缮甲兵,卒乘具:准备
D.公之故,且告之悔语:告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先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夫天地者,万物逆旅也
B.大叔又收贰为己邑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C.公入赋太山崩于前不见
D.是之谓乎孰能讥之乎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庄公有孝心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况,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状,一一皆达于诗。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也。间以其余,旁溢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幕客:幕客 B.文长作表属:下属
C.穷朔漠览:观看 D.血流面被:棉被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山阴诸生旁溢花鸟
B.数奇,屡试辄蹶竟不偶
C.一切可惊可愕状一一皆达于诗
D.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也余所见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C.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D.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在山阴县声名狼藉,但被薛蕙、胡宗宪等官员所赏识。
B.徐文长在仕途上不得志,于是就放浪形骸,纵情山水,到处游历。
C.徐文长的书法用笔奔放,在苍劲豪迈中另有一种妩媚的姿态。
D.徐文长晚年行为更为癫狂,曾经拿斧头敲击自己的头颅,用锥子刺入自己的耳朵。

根据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②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徐文长在待人接物上“不与时调合”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