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物质的化学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2的是( )
A.硫磺与浓硫酸,加热 |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 |
C.木炭与浓硫酸,加热 |
D.单质钠与水 |
某次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相对误差为-2.67%,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时盛放硫酸铜晶体的容器未完全干燥 |
B.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
C.硫酸铜晶体中含有不分解失重的杂质 |
D.加热后固体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
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其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27%。对此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元素是第二周期ⅣA族的元素 |
B.该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含H量一定为25% |
C.RO2与水反应能生成强酸 |
D.石油的成分主要是该元素与氢形成的化合物 |
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 mol·L-1,c(B)="0.200" mol·L-1,c(C)="0" mol·L-1。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A+2BC的△H>0
B.若反应①、②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K2
C.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60%
D.减小反应③的压强,可以使平衡时c(A)="0.060" mol·L-1
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mL 0.01mol·L—1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mol·L—1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 = 0时,c(H+)=1×10—2mol·L—1 |
B.V(NaOH) <10mL时, 可能存在c(Na+)=2c(C2O42-)+c(HC2O4- ) |
C.V(NaOH) =" 10" mL时, c(H+) = 1×10—7mol·L—1 |
D.V(NaOH)>10 mL时,c(Na+)>c(C2O42-)>c(HC2O4- ) |
下列推断或表述正确的是()
A.因为氯化铝是分子晶体,所以工业制备金属铝不采用电解氯化铝溶液,但工业制取金属镁可以采用电解氯化镁溶液的方法 |
B.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
C.鸡蛋清中加入2滴1%醋酸铅溶液后会产生沉淀,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
D.在BaSO4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得固体,再加盐酸产生气体。可证明Ksp(BaSO4)<Ksp(Ba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