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明了“水法炼铜”,是湿法冶金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重大贡献。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里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可能是碳酸铜一类物质,把其溶于酸中得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即可得铜。
(1)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人们使用铜、铁之前,人们就使用黄金和白银作为饰物和货币,历史上的“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而近百年才大量使用铝制品,试分析人类使用这些金属的时间的历史事实与金属活泼性和冶炼难易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
Fe(OH)2 |
Cu(OH)2 |
Fe(OH)3 |
溶度积/25℃ |
8.0×10-16 |
2.2×10-20 |
4.0×10-38 |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
≥9.6 |
≥6.4 |
3~4 |
(1)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2和FeCl3,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可先加入适量氯水,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至pH=4,此时溶液中的c(Fe3+)=__________。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晶体。
(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由CuCl2•2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CuCl2的合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a+、CH3COO-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 (CH3COO-)>c (Na+)>c (H+)>c (OH-) | B.c (CH3COO-)>c (Na +)>c (OH-)>c (H+) |
C.c (CH3COO-)>c (H+)>c (Na+)>c (OH-) | D.c (Na+)>c(CH3COO-)>c (OH-)>c (H+) |
(1)这四组关系中有一组是不可能的,这组关系是(选填序号)。
(2)若该溶液只有一种溶质,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3)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4)若该溶液由体积相等的醋酸和NaOH溶液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
混合前c(CH3COOH)c(NaOH)(填“>”、“<”、或“=”,下同);
混合后溶液中c(Na+)c(CH3COO-)。
如图所示,B中活塞可以自由滑动。A、B中均有1mol X、1mol Y,起始时,V(A)=V(B)=a L。关闭K,相同温度下,两容器中同时发生反应:2X(g)+2Y(g)Z(g)+2W(g) ΔH<0,达到平衡(Ⅰ)时,V(B)=0.8a L。
(1)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AB。(填“>”、“<”、或“=”,下同)
(2)W的百分含量:A B。
(3)B中X的转化率为。
(4)打开K,重新达平衡(Ⅱ)时,B的体积为L(用含a的式子表示,连通管体积忽略不计)。
温度一定,在一个10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若n(X)=2mol,n(Y)="3" mol,n (Z)=1mol,该反应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方向进行。
回答下列有关Na2S溶液的问题。
(1)Na2S溶液盛装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仔细闻有臭鸡蛋气味,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
(2)将Na2S溶液加入AlCl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
(3)将Na2S溶液加入AgCl的浊液中,生成的黑色沉淀是(写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