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太湖蓝藻事件”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敲响了警钟。20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的自来水水质骤然恶化,气味难闻,无法正常饮用。原因是无锡市唯一的饮用水取水源--太湖暴发了大量蓝藻。蓝藻是一种常于夏季大量繁殖的藻类,腐败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关于蓝藻危害爆发的原因是:         (    )

A.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污染。 B.工矿企业排放了大量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有毒污水。
C.臭氧层空洞使蓝藻生长加速。 D.大量工业生活污水排放使水体营养化。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保护水资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且有2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B.焰色反应
C.酒精消毒杀菌
D.利用油脂制取肥皂

恒温恒容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MgSO4(s)和CO(g),发生反应:
MgSO4(s)+CO(g)MgO(s)+CO2(g)+SO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n(MgSO4)/mol
n(CO)/mol[
n(CO2) / mol
0
3.00
2.00
0
2

0.80

4


1.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0~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SO2)=0.6 mol·L-1·min-1
B.反应在2~4min内容器内压强恒定不变
C.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1,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mol MgSO4和1.00molCO,到达平衡时n(CO2)<0.60mol

常温下,向10 mL 0.1 mol·L-1的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K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HC2O4溶液呈弱碱性
B.B点时:c(K+)>c(HC2O4)>c(H+)>c(OH)
C.C点时:c(HC2O4)+c(C2O42)+c(H2C2O4)<c(K+)<c(HC2O4)+2c(C2O42)+c(H2C2O4)
D.D点时:c(H+)+ c(HC2O4)+ c(H2C2O4)= c(OH)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酸性:盐酸>硅酸
B
向锌与稀硫酸体系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反应速率加快
Cu2+具有催化作用
C
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铝片
铝片不溶解
常温下,铝不与浓硫酸反应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或Fe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