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法]孟德斯鸠
1)这段话体现了孟德斯鸠何种政治思想?其代表作是什么?
2)请简单概述孟德斯鸠的这一政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3)美国是如何实践孟德斯鸠这一思想的?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三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3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氏、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5分〉
(5)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1850年代 |
初步确立了近代海关制度,主要由外国人操纵,即所谓的“洋关” |
1860年代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
1901年 |
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 |
1903年 |
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
1905年 |
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 |
1908年 |
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一子议局成立 |
1910年 |
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成立 |
1911年 |
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材料二中的“任何人”是指什么人?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并列举古代雅典为后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民主运作方式?
(3)阅读材料三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晚清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五,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16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19条 参议院之职权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请回答:
(1)本材料出自哪一法令,该法令颁布的目的何在?
(2)根据所示材料指出,该法令的颁布体现哪些重要原则?
(3)这一法令的颁布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解放南京》(1949年4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是指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哪一天?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的国内意义?
(3)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