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试样X由FeO和CuO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如下所示流程图进行实验: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用m表示)。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 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      ,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pH最大范围是      。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     


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Mg2+
9.6
11.0
Ca2+
12.2
c(OH)=1.8 mol·L-1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12分)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先关闭弹簧夹(填a或b或c),再打开弹簧夹(填a或b或c)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2)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

(5)数据处理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要配制1.84 mol·L-1的稀硫酸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填代号)
①烧杯 ②50 mL量筒  ③100 mL量筒④1000 mL容量瓶⑤500 mL容量瓶⑥托盘天平(带砝码)⑦玻璃棒
还缺少的仪器是 
(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4)下列操作的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A冷却 B量取 C洗涤两次 D定容 E.稀释 F.摇匀 G.转移
(5)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长期贮存溶液
C.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D.作为反应容器

(6)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影响”)①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② 转移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③ 定容时,俯视读数
④ 定容时,添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后,吸出多余的溶液

(共11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 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若有6 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被氧化的HCl为mol。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