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
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
D.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白钢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
B.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司马光曾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A.丞相 | B.监察官 | C.内阁首辅 | D.军机大臣 |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
C.丞相掌握大权 |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