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烧伤治疗权威曾认为,人的烧伤面积超过70%就无法挽救。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成功救治了两个烧伤面积超过80%的炼钢工人,在国外医疗界引起轰动。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重新研究和分析了传统疗法,采取与传统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使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达到96%。
(1)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分别是什么?
(2)上述材料对我们培养、树立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 图 2008-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值及增长率
注:2008-2012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速约为9%。
表 2008-201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废气排放状况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
废气排放情况(万吨) |
||
二氧化硫排放 |
烟尘排放 |
||
2008年 |
0.93 |
2321.3 |
901.6 |
2009年 |
0.90 |
2214.4 |
847.7 |
2010年 |
0.81 |
2185.1 |
829.1 |
2011年 |
0.74 |
2217.9 |
1278.8 |
2012年 |
0.71 |
—— |
—— |
注: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37。
材料二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
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三十多年前开始,中国的改革就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需要政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全局的视角对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思考,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的主体绝不仅仅是政府。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最不可缺的是善于表达、积极参与的负责任的公民。
(1)请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对改革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在参与改革过程中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治理,顶层设计】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我国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勾勒出一幅明晰的路线图。
(1)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计划》内容及要求 |
蕴涵的哲学道理 |
示例:根据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和群众的关注程度,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别确定不同的控制指标 |
示例: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
既要治理现有污染源,又要控制新污染源,并将“控新”作为治本之策 |
① |
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治理协作机制,由区域内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区域环境问题 |
② |
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全民参与 |
③ |
【环保产业,方兴未艾】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
【教育宣传,素质提升】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3)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
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现实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谈谈你对材料一所述内容的理解。
材料二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理应得到各方面的服从和维护。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倡导国家利益至上,却遭遇了冷嘲热讽,这让他很困惑和郁闷,也应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对我们的要求及其依据。
2013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4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阅读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2013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
全年 |
7.7%(注:年初预期目标为7.5%) |
|||
各季度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7.7% |
7.5% |
7.8% |
7.7% |
注:201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下降3.7%。
表二 2013年中国大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数据
全国 |
19.6% |
||
各区域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17.9% |
22.8% |
23% |
表三 2013年中国大陆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经济拉动要素同比增长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 |
|||
固定资产投资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出口 |
城镇 |
农村 |
19.6% |
13.1% |
7.9% |
9.7% |
l2.4% |
(1)根据表一、表二、表三信息,说明2013年我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经济工作定下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会议强调,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我们要关注GDP背后的民生。
(2)简析保持我国GDP合理增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的民生意义。
(3)根据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蕴含的哲学道理并说明怎样才能实现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