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 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 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材料 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粗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以服务于党更好地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研究和制定了包括津贴、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助学贷款代偿、公务员招录、户口管理、一次性安置费等激励和保障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聘到村任职。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国家所履行的职能。
3.运用政治常识,完成表(要求对应填写相关内容)。
4.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12分)从2010年1月15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迎来了在国家大剧院的“第二轮热演”。新颖的艺术呈现、巧妙的舞美设计、深沉的情感表达,《复兴之路》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在全社会引发了又一场观演热潮。截止到1月27日,《复兴之路》已演出20场,几乎场场座无虚席,4万余名观众随着节目的展开走入了祖国的记忆中,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复兴之路》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12分)
(14分)材料一 自金融风暴之后到2011年,南方很多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与珠三角等地出现了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现象,形成了制造业的"寒流"。原因在于进入5月份以来,欧盟、北美市场的需求开始明显减少,而国内融资难度增加,并且制造业大多数产品以贴牌加工生产为主,出口占70%以上。其次是工资上涨幅度增加、原材料成本增加。三是结构性问题,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面冲击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再就是一些企业投资经营战线拉得太长,企业经营力不从心。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新一轮中国制造业出现"寒流"的原因。(6分)
材料二“十.一”长假期间温家宝总理到浙江、温州等地考察,提出要大力整顿金融秩序。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2011年10月25日银监会表示为支持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即将发行,同时也将对小型、微型企业实施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 ,请你为中小企业如何度过"寒冬"出谋划策。(8分)
(12分)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网站上开设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千上万的留言,反映的情况方方面面,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既有殷切的期待,也有中肯的批评,反映了网民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网站和网民渴望通过四通八达的互联网,让总理更多地了解民生、民心、民意。无论是诉求表达,还是批评建议,都是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地总结、分析。请回答
(1) 网民向政府表达合理的诉求、献计献策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一种方式?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有序的政治参与?
(2) 如果要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你认为怎样做才是负责的?
材料: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方式,存在着“四重四轻”的倾向: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不能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