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了禽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基金。科技部宣布我国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转基因微生物细胞内由抗体基因到合成禽流感抗体要经过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2)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改麦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想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流感病毒B的疫苗,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作答:
实验目的: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侵入时,机体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和用具:健康家禽若干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不含病毒的特殊培养液、注射器等
(提示:可用特殊培养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禽流感病毒,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第一步:取健康家禽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用打孔器从新鲜菠菜植株的叶片打取直径1cm的小圆片40片,用针筒抽去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后,随即均分为4组并分别放入A、B、C、D四个各装有60ml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叶圆片全部沉入水低。随后按下表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蒸馏水中的溶解氧忽略不计)
编号 |
加入NaHCO3(g) |
与2![]() |
30min后叶圆片上浮数 |
A |
0 |
0.5 |
0 |
B |
1 |
0.5 |
2 |
C |
3 |
0.5 |
5 |
D |
5 |
0.5 |
6 |
(1)本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用__________________来直观表示。
(2)B、C、D四个锥形瓶中未上浮的叶圆片能否进行有氧呼吸?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同学重复上述实验时,将D锥形瓶200W灯泡的距离设置过远,其他操作不变,30min后发现无叶圆片上浮。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需对上述实验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请补充完整调整思路:
①往A、B、C、D四个锥形瓶中加入的NaHCO3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C、D四个锥形瓶与200W灯泡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3)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以致光反应产生的和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使含量减少,影响了CO2的固定。
(4)乙图中E点CO2吸收率降低,可能是因为。
有一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图A曲线表示:分别在15℃和30℃条件下,测定叶绿体在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每小时CO2的吸收量;图B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每小时CO2的释放量。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30℃,光照为8000勒克斯的条件下,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强度为___________g/h/10g;在温度为15℃,光照为8000勒克斯时,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强度为_
_________
g/h/10g。在光照强度相同,温度不同的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是因为受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过程的限制。
(2)离体线粒体在温度为 15℃和30℃时的呼吸作用强度分别为_____g/h/10g和_______
g/h/10g。
(3)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与在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性基本一致,在30℃条件下的叶肉细胞内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的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_____勒克斯,此时光合作用正好补偿呼吸作用的消耗,呼吸作用所释放出的CO2正好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与在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性基本一致,在温度为
30℃,光照强度为8000勒克斯时,光照1
0h,然后转入无光条件下,温度也为30℃时,10克叶肉组织一昼夜能积累葡萄糖_______
g。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常用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所是。
(3)当外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10分)下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物质e是,b是。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的变化是。
(4)较强光照下,①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