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 A 组为黑暗条件下马铃薯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B 、 C 、 D 、 E 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 CO2浓度下,马铃薯吸收( + )或释放(一)速率( 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 ![]() 数据(mg/h) 组别、条件 |
10℃ |
20℃ |
30℃ |
35℃ |
40℃ |
45℃ |
|
A |
黑暗 |
-5 |
-10 |
-18 |
-34 |
-40 |
-34 |
B |
弱光,CO2浓度为0.03% |
2 |
0 |
-8 |
-24 |
-33 |
-29 |
C |
适当遮荫,CO2浓度为0.03% |
3 |
5 |
0 |
-16 |
-24 |
-24 |
D |
全光照,CO2浓度为0.03% |
5 |
8 |
4 |
2 |
0 |
-14 |
E |
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
10 |
20 |
40 |
28 |
12 |
0 |
(1)由表可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 。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中欲使马铃薯光合速率达到最强,所需的一组条件是 。
(3)欲使大棚中马铃薯长势最佳,所需的一组条件是 。
(4)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的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较适宜的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 P 点,限制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 ;乙图 Q 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 ;预计丙图 Q 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为 。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除植物种子外,植物的其他部分,如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脂肪?
(2)作出假设: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
(3)实验原理:
(4)实验材料:新鲜洋葱根尖,苏丹III染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___________,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
(5)主要实验步骤:
①取一培养皿,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假设盐酸不会破坏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再将洋葱根尖浸泡于其中,5min后取出,并用清水漂洗。
②以经处理的洋葱根尖为材料,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并使根组织细胞分散。
③在洋葱根尖上滴加2~3滴_____________,染色3min。
④用吸水纸吸去染料,再用洗去浮色后,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⑤显微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并移到___________,换高倍镜观察,并调节_______________使物像清晰。
(6)结果预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反之则说明根尖细胞中不含脂肪(需写出颜色反应的现象)
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表示,2表示,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
(2)3有种,DNA分子所特有的是。
(3)DNA彻底氧化分解,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
(4)此图若为艾滋病病毒的核酸,3有种,该核酸特有的碱基的中文名称是。
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下:
(1)A可分为A1、A2、A3、A4、A5等多种,在生物体内完成不同的功能,A的功能的多样性是由A的的多样性决定的。从a的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A5作为药物使用时,一般不能直接口服,原因是。
(3)c的名称为______,C1的名称为________。
(4)B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则b为______________。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它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2)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_分子水,这个化学反应被称为。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4)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将外源目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进行重组,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下图表示构建重组质粒和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步骤①和②中常用的工具酶是。
(2)经过①和②步骤后,有些质粒上的基因内插入了外源目的基因,形成重组质粒。
(3)步骤③是的过程。为了促进该过程,应该用处理大肠杆菌。
(4)步骤④:将三角瓶内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C上培养,目的是筛选。能在C中生长的大肠杆菌有种。
(5)步骤⑤:用无菌牙签挑取C上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D(含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和E(含四环素)两个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含目的基因的菌落位于(选填“D”或“E”)上,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