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 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 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吗?’(3)对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

A.对古代制度的彻底否定 B.对事物怀疑、质疑的态度
C.不很相信存在过的事物 D.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和科学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