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由此在北京展开。其原因是 ( )
A.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
B.京津地区是民族资本主义发源地 |
C.北京学生具有反帝爱国、改造社会的传统 |
D.国民革命运动唤醒了广大民众 |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
A.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 | B.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
C.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 | D.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 |
《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A.领导素质影响施政效果 | B.皇帝和宰相之间矛盾重重 |
C.德国君主立宪制还很不完善 | D.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
有人指出:权力的虚化,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在贵族政治早已没落的大背景下仍然较好地维持了王室的形象,赢得了多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这实质上反映出
A.“统而不治”使君主制获得新的发展 |
B.英国贵族政治出路在于维护王室尊严 |
C.“统而不治”暂时维护了英国贵族政治 |
D.英国王室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爱戴 |
古希腊一悲剧中曾写道:“我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外邦人……任何居民或者外来人都不能囚禁我们。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暴力,任何不救助的庇护者将被剥夺政治权利并被公众流放。”这反映出
A.外邦人在古希腊没有完全的公民权利 |
B.古希腊维护居民的基本自由 |
C.当时执政者无法维护平民和奴隶利益 |
D.古希腊的公民范围明显扩大 |
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
A.荀子庄子 | B.韩非子孟子 | C.老子董仲舒 | D.韩非子董仲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