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堪称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中国灵魂的怒吼!它雄壮豪迈的旋律,寓意深刻的歌词弘扬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拨、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极大地激励了中华儿女的斗志。就如同一篇好的文学作品能振奋人心一样,《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千千万万人民的灵魂,它鼓励着人们团结起来,一同消灭日本鬼子,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材料二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的纪念活动,大合唱《长征组歌》在全国各地唱响。已传唱了半个世纪的《长征组歌》,是继《黄河大合唱》后又一唱响世界的红色经典,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它以恢宏的气势,表现出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将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 |
1992年 |
2008年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2447 |
36796 |
62163 |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
17.9 |
57 |
69 |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
0.6 |
1.8 |
2.9 |
市场化程度(%) |
26.0 |
77 |
79.8 |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材料二 G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如何正确处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2014年1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此外,国务院建议取消和下放6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有关法律。这是本届中央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材料二一秒钟下载一首歌,两分钟下载一部电影……,4G时代来了。当我们把高速的网络装进衣兜时,也随之走进全新的移动生活。在4G的高速带动下,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同时移动互联网将进入更多传统领域,辐射价值万亿的产业链。4G将带动包括手机视频、云存储、移动商务等新业务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移动互联网也会逐步覆盖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每一“小步”,都带动人们生活“大踏步”前进。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4G发展的经济意义。
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各省都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 惠民生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以来,辽宁省按照中央部署和本省就业形势,以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提高就业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全面推进统筹就业、素质就业、市场就业、公平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1)根据材料一,运用有关矛盾观点分析辽宁省在推动就业中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辽宁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1月23日召开,会上省长陈政高指出:2014年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着重推进22项改革。其中,重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包括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大力培育数字媒体、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不照搬模仿,不固步守旧,真正将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到实处。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观点,分析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做法的正确性
材料一 “神舟十号”的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天地往返”任务圆满完成,意味着中国已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两弹一星”和载入航天精神不断攻坚克难的结果。每次的成功发射都是研制人员对数万计的环节进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结果。目前我国已选择2000多项航天技术运用于小到百姓餐桌大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年产生1200多亿元的效益。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将激发更多中华儿女的正能量,使中国梦早日成真。
(1)请从“把握思维的奥秘”角度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