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集团气急败坏,叫不要“轻易放过这样的一个战争的机会”。对峙中国“就是要先揍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教育读本》
请回答:
(1)这则材料揭示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经济冲突的原因?(请回答中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明清时期)“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
材料二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英国的行政权由内阁行使,对议会负责;司法权由议会上院行使;立法权在议会下院。”
——《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材料四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国家在权力分配上的不同点。两国分别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些规定实现了哪些平衡?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的“有衡”的,确立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采取罢工的形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制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土地的数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2)概括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法律原则?
(3)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停留在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科学思想和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实用工艺技术。
材料二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共有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革命应该是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革命则主要显著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述两者的影响率和覆盖率都应超过50%。……印度和中国则错失了一、二、三、四次科技革命,印度沦为殖民地,中国在解放前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我们抓住了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升级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
材料四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很有可能得益于第五次信息科技革命的推动,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辟出新的空间。……走向对原子、分子甚至电子进行调控的时代,进而产生新的科技突破;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很可能在21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世界观。……实现人类的“网络化生存”;量子通信将引发一场通信领域的变革;……纳米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能源和资源领域的突破……帮助我们进入低风险,高效益的后化石能源时代。
——中国科学院《2012科学发展报告》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西方科学思想的特点。结合相关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科技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将带来哪些负面问题,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受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授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四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五 义务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教育必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在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上有哪些重要的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对古代思想文化有何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大事件,它使我国教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